孩子有攻击行为怎么办
在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带来暴力倾向的孩子,他们经常会动手打身边的小伙伴,甚至在家里对父母长辈也是这样。对于这种情况,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制止,及时引导,那很容易让孩子今后做出一些危险的行为。
孩子有攻击行为怎么办
1、找出导火索。家长需要去观察孩子的行为模式,了解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出现攻击行为,例如:当他饥饿、疲惫、烦躁时,当不满足他的要求时?或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力?家长们需要去教孩子能表达感觉的语言和动作。例如:想要吃东西的时候,用咂咂嘴巴的声音;想想睡觉了,用揉揉眼睛表示。
2、让孩子学会掌控情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当孩子发现怎么也解决不了时,可能就会选择最直接的发泄情绪,从而有意无意的伤害到别人。
家长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给予的适当帮助,并且疏导孩子的情绪,和孩子看一些相关的动画,看看如果控制情绪和不控制情解决问题,会造成怎样不同的结果,还可以给孩子做一个“情绪控制洞”。
3、学会换位思考。让孩子考虑被打的人感受,如果妈妈打你,你是什么感受?很多家长不听孩子的原因就打骂,而往往孩子有很大情绪压抑起来,那么当你去打别人时,别人是不是特别是会有情绪,让孩子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把不好的感受强加给别人了,这是非常不对的。
4、营造权威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既不溺爱,也不暴力;既有自由又有一定的规矩,父母以身作则,对孩子不能有暴力行为,少看暴力视频和影像,动不动就踢一脚,打一下,这都是不恰当的做法,我们也要换位思考,你打孩子,孩子会是什么感受?
孩子为什么会有攻击性行为
1、小孩情绪的缘故。小孩情绪在他们出生时,也是处于空白状态,需要随着他们年龄的不断增长,情绪才能逐渐得到控制。所以小孩处于幼儿阶段的时候,情绪往往比较暴躁。
因此他们在与别人发生意见冲突的时候,可能就会通过攻击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那么这种攻击行为,可能并不是有意的,而是想要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掌控住已经失控的局面,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表现。
2、孩子寻求关注,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寻求关注的心理需求也逐渐增强。当孩子觉得别人的注意力不在或不完整时,他们可能会用自己的小方法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例如,当其他孩子到家时,孩子们会关心他们的母亲是否注意到他们。当你发现自己被冷落时,你可能会有哭泣、扔东西和打人等攻击性行为。其实这是孩子思维成熟的一种表现,反映出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希望得到关注。
攻击性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
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来往。孩子动手给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人脾气不好,孩子的同学伙伴,接触的家人朋友,是不会考虑孩子行为背后深层次原因的,他们总是会用自己的第一反应来判断一个人的所有,这是“首因效应”的结果,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既然孩子会因为心情、脾气的原因而动手,那么这就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攻击性行为里,会逐渐的与性格相关联。换句话说,孩子会因为这种行为而变得性格暴躁、易怒、敏感等,这种敏感性格又会作用于个体行为,形成循环。所以在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里,对孩子性格的养成,会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