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兴趣特长  /  艺术  /  戏曲中的五种角色

戏曲中的五种角色

时间:2024-02-22 13:37阅读数:2594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表演形式,该表演形式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歌舞,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发展成现在我们看到的包含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武术等多种形式结合的舞台表演。我国戏曲有很多分类,常见的有京剧、豫剧、黄梅戏等等,每种表演都有着其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戏曲中的五种角色

戏曲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种。

1.生行

中国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泛指净、丑之外的男角色。生的名目最早见于宋元南戏,指剧中男主角,与元杂剧的正末相当。清以后又衍化为老生、小生、外、末4个支系。按其扮演人物属性、性格特征和表演特点,大致可分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娃娃生等类。

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因多戴髯口,故又称须生,俗称胡子生。京剧老生行又分唱功、做功、靠把和武老生,另有红生一行,主要扮演关羽,因勾红脸,故又称红生。

2.旦行

旦行里最主要的一类是青衣。青衣还有一个名称叫正旦,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旧社会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

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青衣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白都是念韵白,一般不念京白,而且唱工相当繁重。从服装上看,青衣穿青褶子为多,所以青衣的另外一个名称也叫青衫,简称衫子。

3.净行

俗称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这类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宽阔宏亮,演唱粗壮浑厚,动作造型线条粗而顿挫鲜明,“色块”大,大开大合,气度恢宏。如关羽、张飞、曹操、包拯、廉颇等即是净扮。

4.末行

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数挂须。又细分为老生、末、老外。

在北杂剧中,末称“末泥”或“末尼色”,泛指末本正角,与宋元杂剧所称的“生”同,而与“末”的涵义不同。宋元南戏所称之“末”实即“副末”,除担任报台,介绍剧情梗概和剧目主题的开场外,还在戏中扮演社会地位低下的次要角色。

昆剧“末”行是继宋元南戏脚色制度发展而来,按照南昆的路子,包括老生、副末、老外三个家门,约在清代中叶初步定型。

5.丑行

(小花脸或三花脸),是喜剧角色,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齿清晰流利为主。可分文丑和武丑两大分支。

戏曲中人物行当的分类,在各剧种中不太一样,以上分类主要是以京剧的分类为参照的,因为京剧融汇了许多剧种的精粹,代表了大多数剧种的普遍规律,但这也只能是大体上的分类。具体到各个剧种中,名目和分法要更为复杂。

戏曲分类有哪些

戏曲中国六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秦腔。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等五十多个剧种。

戏曲剧种的分类方法具有多种方式,按表演形式和内容,可分为秧歌戏、道情戏、花鼓戏、花灯戏、二人台与二人转、皮影戏、木偶戏及各地方戏曲种类等;

按流行地域可将剧种归类为北方剧种和南方剧种;按声腔系统可分为昆腔系、皮黄腔系、梆子腔系、高腔系等近代四大声腔剧种和各地方戏、剧等。

而戏曲艺术中不同种类之间的区别,主要以演唱腔调的不同特点为划分依据,戏曲剧种按各自同类性质的唱腔来分布,因此声腔系统就成了各剧种分类的主要系数,戏曲中的语音与音乐所呈现的艺术特征是区分各剧种的重要标志。

这些戏曲种类是因为它们在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而形成的,每一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戏曲和戏剧之间有什么区别

1.主体不同

戏剧是以文学为主体,而戏曲却是以音乐为主体。

2.手法不同

戏剧以写实手法为主,而戏曲以虚拟手法为主,化妆、装扮也是夸张的手法。

3.包括关系不同

戏剧可以包括戏曲,而戏曲却不包括戏剧。

4.范围不同

戏曲一般是我国的一些剧种,如京剧、越剧等,而戏剧的范围比戏曲大,还包括各种话剧、舞台剧、音乐剧,戏曲是综合性的艺术,是中国式的音乐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