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兴趣特长  /  艺术  /  朗诵入门的技巧和方法

朗诵入门的技巧和方法

时间:2024-01-17 09:10阅读数:343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业余时间学习朗诵,多一个一技之长,对于没有基础的人来说,想要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一定要攻克语调上的问题,如果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不管你做再多的练习都会变成无用功。

朗诵入门的技巧和方法

第一、确定文体和朗读基调。

在朗读一篇文章之前,首先应该根据文章内容确定基调。比如一篇形容春天美好的散文,朗读基调可以是清新舒展的感觉,具体表现为:声音柔和,抒情,气息深且长。

而一篇会议上的发言稿,朗读基调则是高亢明亮的,具体表现为:用实声发声,吐字有力度,气息要稳定,声音有穿透力。

第二、语音准确。

做到不读错字,不多字减字,不颠倒字词顺序。

第三、读准轻声儿化。

比如语气助词“呢/吗/了”一般都是轻声,还有结构助词“的,地,得”也应该读作轻声。

第四、做到语意清晰。

朗读者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合理安排停连重音。句子越长,停顿越多。句子越短,停顿越少。感情沉重时,停顿多。感情欢快时,连接较紧。

朗诵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1、好好说话

对朗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朗诵就是好好说话。

朗诵要避免"矫揉造作",要自然,决不可以做作。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不要拿腔拿调,拖音拉调。我们要先确定正确的朗诵理念,才能打下学好朗诵的基础。

2、坚持学习

朗诵要有良好的心态和扎实的基本功。

任何一门艺术的学习都要经过长期训练,学习朗诵艺术要坚持练习基本功,千万不能急于求成。

3、选择稿件

朗诵时要选择符合自己年龄阶段的稿件,选择能够充分理解的,并能够通过朗诵表达出来的,同时还要尽量贴合自己的声线条件和外在形象。

尤其是年纪不大的孩子在选择稿件时,应尽量选择基调欢快、蓬勃积极、贴近生活的,更适合孩子理解和把握。

不要一味追求难度大的作品,或者名家名篇。在往年语言能力展示活动中,我们经常能看到选错稿件而导致舞台发挥失利的孩子,由此可见朗诵稿件的重要性。

4、备稿工作

要做好充分的朗诵准备工作。孟子云“知人论世”,意为了解一个人,就要知道他/她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我们在准备朗诵稿件的过程中,也应做到“知人论世”。在拿到一篇作品时,我们需要对作品进行认真地分析,以明确作品的整体基调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于稿件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了解得越全面、越透彻,对于作者的创作意图、思想感情的理解就越深刻,对稿件的内涵把握得也就越准确。

5、节奏鲜明

朗诵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

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6、肢体表情

著名语言学家阿伯罗比亚说过:“我们以我们的发声器官发声,却以我们的整个身体交谈。”说的就是肢体语言在人际交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朗诵时,肢体语言的使用得体与否也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呈现。在朗诵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运用好肢体动作、表情和眼神,这些都可以让你的朗诵更加出彩。

7、真听真看真感受

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中。朗诵一定是真听、真看、真感受。

朗诵时的“感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生理上的感受,例如颜色、温度、形态、声音等等;一是心理上的感受,悲伤、欢乐、痛苦、惊讶等等。

通过文字,我们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到前者,也就是生理上的感受,将这种生理感受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共鸣,最终感受到作者在创作稿件时复杂的心理活动。

孩子学朗诵的最佳年龄

3-6岁是语言的黄金阶段。孩子已经完全会说话,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字。这个阶段的孩子思想简单,对于新鲜的事物很乐于接受,喜欢模仿,这个阶段可以去学些一下简单的表达能力,以及绕一些有意义的口令,主要培养孩子的语速以及反映能力。

7-12岁是下一个阶段,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也有了基本的知识能力,只不过思想还没有成熟,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口才越好的孩子越聪明。

这个阶段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些朗诵、演讲类型的口才,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能够更好的站在舞台上,培养他们的演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