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学习方法  /  高中  /  高中学不进去还有必要上吗

高中学不进去还有必要上吗

时间:2024-09-13 11:25类型:高中阅读数:2505

有些高中孩子读着读着就不想上了,原因可能是学习压力太大,或者是学不会,这种情况家长都会问还有没有必要上。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要辩证的去看待,主要还是看孩子的情况。

高中学不进去还有必要上吗

1.让孩子保持学习能力。如果小孩的成绩不好上不了高中,要么不上学,要么上职专或技校,我选择后者,让小孩持续学习,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还是要让她继续学习。首先学习力要比学历更重要,有时小孩的学习力是后发的,一旦中断无法续发,学习不能断;二是要给小孩一个学习的环境,如果不上职专或技校,又上不了高中,小孩去干什么?所以给他一个学习环境,激发他学习动力;能让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增强能力并不是都从书本上学到的。

2.锻炼动手能力。小孩上职专或技校后为的就是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如果能把这项技术练成绝活,成为全校第一,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就可能成为全国第一;条条大路通罗马,许多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就是职专技校毕业,凭借着自己对这门技艺的执着和热爱,凭借自己对技术孜孜不倦地锻炼和追求,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

3.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增长,对个人成长十分关键。隐性知识增长,就是要天天在职业圈内忙活,听到的是这门技艺,看到的是这门技艺,干的是这门技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样你的隐性知识就会随时间、随耳闻目睹而增长,而这一切就是要小孩身处这个环境中,所以你要让他上职专或技校。

高三心态崩了,学不进去怎么办

妙招一:不要怕

对于高三生来讲,最能鼓舞人心的目标应该是一个你喜欢住的城市、喜欢去的学校、喜欢学的专业,然后时刻用这个目标鼓励自己,给自己努力和学习下去的动力。

不要把高三视为畏途,患得患失,不要总是担心自己不能顺利地走下去,或是担心自己的高考万一考不好怎么办。怕字当头,百事难做,容易做成的事也要做不成了。

推荐方法:罗斯福若是没说过那就是我说的——“世界上唯一让我们害怕的事就是我们害怕。”不正说明这个道理吗?横下一条心往前闯,抖起你心底的“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勇气,才行。

妙招二:不要烦

高三生为何会焦虑呢?因为许多的考试、挫折与失败、对自己过去的学习不满意、后悔、迫切地想改变目前的状态、不知道从何处做起、觉得付出了努力收效甚微、觉得生活欺骗了你、看到父母脸上的担忧与关注等,这些想法会导致许多同学整天紧张兮兮、烦恼不安,焦虑,浮躁。

高三作业量更大,压力更繁重,休息时间可能会更少,这时候容易产生烦躁。

推荐方法:跟朋友或亲近的师长倾诉,打一小会球,在操场或小区里跑步散布,在阳台上做做体操,暂时放下难题,换一个学科,做一点家务,听一小段舒缓的乐曲……这些方法都可以试一下。

当然,“烦躁”“烦恼”的频频来袭,其实也正是我们心灵不够强大的表现,提醒自己:超越和成熟就在此刻此事,跳开一些看待眼前的小小烦恼,“必须跨过这道坎”,不是吗?试回忆,你还能清楚的记起上半年甚至上个月上周的“偌大”烦恼吗?时间能洗涤一切,而心灵强大的人能拨快时钟,更干净利索的把烦恼消化掉。“烦恼即菩提”,何不就从这一刻试一试开悟与解脱呢?

妙招三:不要悔

有的同学高一高二荒废时间过多,基础没有打牢。高三复习时常会感到漏洞百出,因此懊悔不迭。人都没有能力拔着自己的头发上天,也没有能力向身后纵身一跃,跃到过去的某一天。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对于智者而言,他的“智”不在于没有“不谏”,而在于这“不谏”是为他的“追”而存在的,且几乎仅仅为此而存在。套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充满缺陷的人生。

推荐方法:作为高三生,同学们适度的压力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大家应该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成才之路千万条,必定有一扇成功的大门会对你开放。

孩子不上高中,会有哪些负面影响

不上高中的,选择面太窄了。

一般跟着亲戚或者朋友学手艺,或者去工厂去打工。短期来看,确实不错,有的孩子挣的钱比我的多得多,但从长期来看,现在是知识时代,九年义务教育根本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孩子过早进入社会,很容易染上一些坏的习惯,特别对下一代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而上了高中,选择权就大了。

只要上了高中,不管成绩怎么样,三年之后,大专是完全可以考上的,你可以选择进一步学习或者去就业。我的原先学生现在在社会各行各业都有,而且在大学洗礼后,素质进一步提高。虽然比初中毕业后进入社会多了六年,但这六年里,学生的见识,自我意识都在逐步完善,特别在大学期间,大学一般都在市里,见过学到的听到的,不是在工厂里,社会上能够学到的。

从一定程度上说,进入高层次的学习,一方面提高人的文化及素质,另一个方面也对人群层次进行了筛选。

这也是为什么中考后,孩子考的不怎么样,一些父母想尽一切办法,拼命想让孩子进入高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