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如何教育拖拉的孩子

如何教育拖拉的孩子

2025-02-221488阅读量
  • 孩子做事不认真不专心拖拉如何教育

    孩子做事拖拉,不认真不专心,可能是拒绝的一种表现,潜意识中是不愿意的,当你要求他做一件事时,孩子潜意识里就会认为,如果拖延的时间足够长,也许这件就不用做了,拖延就变成了逃避,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变得不再拖拉。

    孩子做事不认真不专心拖拉如何教育

    1、让孩子对时间产生紧迫感。大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从10开始倒数,也可以从3开始倒数。比如“睡觉倒计时开始了,你现在只有三秒的时间,3,2,1”。倒数能给孩子留出过渡时间,让他们有所准备,无论从心理上还是行动上,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2、让孩子得到肯定。一味的批评、催促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当孩子哪件事做得好就应该适当表扬,引导孩子以此为荣,通过一件事慢慢扩散到更多方面。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在孩子受到表扬高兴的时候泼冷水,提以往的拖沓行为。

    3、让孩子对事情产生兴趣。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取胜的可能,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很快。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孩子最大的榜样就是离自己最亲近的父母。

    4、让孩子承担“后果”。家长不妨规定做事情的时间,甚至可以给孩子列一个时间表,要求孩子按时完成,同时让孩子承担做不完事情的后果。比如迟到、吃不饱、完不成作业等。只要养成习惯,以后孩子的生活就会有规律了。

  • 二年级孩子拖拉磨蹭如何教育

    二年级正是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但在生活中,却有一部分孩子出现了拖拉磨蹭的坏毛病,让父母非常无奈。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只要掌握好方法,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就可以帮助他们改掉这种不良行为。那么,二年级孩子拖拉磨蹭如何教育呢?

    二年级孩子拖拉磨蹭如何教育

    1.给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孩子没有时间概念,5分钟,10分钟,半小时对他们来说都一样。没有时间上的紧迫感,孩子不觉得自己拖拉有什么不好的。想让孩子感受到时间,可以借助一些小道具,例如闹钟。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时间计划表,慢慢的就能培养出孩子的时间观念。

    2.收起怒气,改为鼓励

    孩子磨蹭起来,脾气好的家长也有爆发的时候,但有没有发现?一旦责骂孩子后,他会更磨蹭,一方面是孩子开始分神做不好,另一方面是孩子的抗拒心理,甚至会出现叛逆。所以,面对孩子磨蹭,一定要收起怒气。当孩子做某一件事做得快时,一定要表扬,多表扬也是为孩子增加动力的一种方式。

  • 如何教育拖拉的孩子

    一般来说,一个急性子的家长都会有一个慢性子的孩子,那么我们就来说一下,该如何教育拖拉的孩子呢?

    如何教育拖拉的孩子

    1.建立时间观念

    时间观念淡薄,也是孩子磨磨蹭蹭的一个原因。比如孩子看电视的时候,父母说在看5分钟就要去吃饭。但是在孩子的意识里,他也许不知道5分钟多久,又或者是没有知道5分钟有多久,但他不以为然。所以就出现过了时间,孩子还不肯动身的情况。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相对简单。父母平时在生活里,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时间一到,就要强制孩子去做事情。也可以在家里制定一些时间表,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起床等等。在小细节上强化孩子的时间观念。

    2.分步提醒

    父母面对喜欢的拖拉的孩子时,不要命令和训斥以及吼叫。而是温馨提醒,并且采取分步提醒的方式。在孩子写作业前十五分钟提醒孩子一次,到还剩五分钟时,再提醒孩子一次。然后,到点后就立马关掉电视,并让孩子开始写作业。

  • 父母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对每个父母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使命,正确的教育方法和陪伴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错误的教育方法或将加重孩子的叛逆情绪,最终将孩子推向不归路,那么,父母该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呢?一起来看看吧!

    父母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1、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赏识导致成功,抱怨走向失败。对孩子要多鼓励、多赞赏,不断培养孩子的自信、自强、自尊和自立。

    2、为孩子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环境很容易改变一个人,尤其是对孩子很言。有人说:孩子的大脑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不种庄稼就会长出荒草。由此可以看出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夫妻恩爱、家庭和睦,才会使孩子感受到爱的存在,家的温暖。

    3、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长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4、发掘孩子的天赋。其中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发掘孩子的天赋,天赋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冲动”与追根寻源的“好奇心”,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环境身上,创造一个丰富的、变化的、多样的、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在这种环境中很多奇迹都可以发生!

  • 孩子动手打父母后如何教育

    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注重掌握一定的实用技巧,否则孩子或将出现叛逆情绪强烈,仇视父母,动手打父母的现象,这是非常严重的,如何与孩子和睦相处,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呢?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动手打父母后如何教育

    首先,家长要保持自己情绪的冷静,千万不能和孩子对着骂,这样只会让事情发展的更加严重,要通过合理的方法来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并且告诉孩子大人事最错误的一种做法,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也要起到好的作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发火,更不能打骂其他的家人和孩子。

    其次,了解孩子情绪和原因。当孩子还手打父母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原因。有时,这可能是因为孩子情绪波动或压力过大导致的,也可能是受到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培养尊重与自我控制。尊重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对于教育孩子来说尤为重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动,我们可以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感受。并且我们还要教导孩子自我控制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冷静地处理各种情绪,避免不理智的行为。

    第四,建立孩子的是非观,在教育孩子之前家长要明白,用暴力行为教育只会适得其反。即使孩子犯错,家长也不要第一时间选择暴力惩罚。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暴力行为,一定要在第一时间严肃告知他这么做不对。

  • 孩子玩手机如何教育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孩子也依靠手机进行娱乐,然而手机对于孩子的吸引力过大,很容易造成孩子沉迷其中的现象,因此,面对孩子玩手机,家长要及时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孩子玩手机如何教育

    限制使用时间:为孩子设定合理的手机使用时间,如每天只能使用一小时,并确保孩子遵守规定。可以使用手机内置的家长控制功能,限制孩子访问特定应用和网站。

    设立规则:制定明确的家庭规则,如餐桌上禁止使用手机,作业完成后才能玩手机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增加其他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参加课外活动和兴趣班,如运动、绘画、音乐等。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兴趣爱好,从而减少对手机的沉迷。

    家长多给予陪伴:陪伴是最长久的告白,有的孩子越来越沉迷于玩手机,只是因为没有家长的陪伴。他们在内心感觉到孤独和寂寞,所以才会拿手机当回事,如果家长能够放下自己手头的忙碌,有规律性的陪伴孩子,孩子慢慢就会戒掉手机。

  • 小孩子做错事父母该如何教育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犯一些错误,尤其是孩子,他们的内心还不成熟,很容易出现做错事的情况,面对孩子做错事,家长千万不能打骂孩子,要理性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接纳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的正确行为。

    小孩子做错事父母该如何教育

    父母要理性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家长应该要意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或做错事,父母首先要理性看待孩子所犯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才有可能控制和缓和自己的情绪。

    父母要懂得接纳孩子的情绪。通常来说,孩子犯了错或做错事的时候,心理其实处于最脆弱、压力也是最大的时候,他们急需父母的接纳,因此家长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等到孩子的情绪完全平复和稳定之后,再去引导孩子直视自己的错误,那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通常都能收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同步帮他建立起规则意识。有的孩子会故意去犯一些原则性的错误,对于这样的错误,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要比对孩子简单粗暴的批评和贴上负面标签等做法,显然更为重要的多。帮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至少能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帮助孩子树立勇敢和用于承担责任的优良品格。当孩子犯错时,是培养孩子分析错误和弥补错误的最佳时机,通过让孩子承担一部分他能够承担的责任,并通过孩子亲力亲为去积极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对培养孩子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错误的良好品格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