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胆小
-
很多孩子性格比较内向腼腆,不愿意和其他人接触交往,不喜欢主动和别人打招呼,看见陌生人或者到达一个陌生的环境,总是会躲在父母的身后,不敢出来,所以常常被别人贴上“胆小鬼”这样的标签。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胆小呢?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胆小
1.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许多孩子内向腼腆,是因为孩子没有自信心,所以家长不要任意的指责孩子,以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孩子的长处,让孩子进行学会自我肯定。家长教育孩子时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做得好给予适当表扬,做的不好,应该耐心的教育引导并给予鼓励他下次做好,这样既肯定了孩子的价值,也不会让孩子的尊心受挫折。
2.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帮助孩子克服腼腆害羞的心理,家长要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情境,积极的为孩子创造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多与其他人接触,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出去与小区里的小伙伴尽情玩耍,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与他人交往的机会,使孩子逐步克服害羞的心理,从而变得开朗大方。
-
仔细的思考一下,如果说让一个成人长时间的重复一件事,能够坚持多久或者说,会不会厌烦呢?答案是肯定的,所以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也是有情可原的,但是厌学情绪会让孩子产生逃避的心态来面对学习,这是让家长十分头疼的。针对孩子厌学的情况,作为家长又应该怎么办。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厌学情绪
1、帮助孩子找到学习动机,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爱、关注与被需要的感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除了生存与安全感外,人还有爱和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学生来讲,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如果,在学习中他们能够满足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如果在学习中,孩子能不断的得到鼓励或者其他各种形式的正强化,他就会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厌学也就无从谈起。
2、鼓励孩子自我激励,如果孩子能够把握自我激励的良好方法,便有可能避免学业上因自暴自弃而导致的失败。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帮孩子树立合理的目标,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暗示,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对自己说一句“我一定能成功”。让孩子渐渐学会摆脱学习上的消极情绪,如果孩子因为怕失败而恐惧,家长要做的就是告诉孩子消除厌学情绪的方法。
3、不要急着解决问题,孩子不去学校了,作为家长着急归着急,但不要急于解决孩子不去学校这件事情,待孩子的情绪稳定了,在和孩子好好谈谈,问清楚孩子不学校的原因,根据原因再做出决定,切不可孩子不去学校,家长马上就责骂数落逼着孩子去学校,家长要保持冷静,先冷几天,也不过问孩子的事情,还是好好的关心孩子,让孩子心理上自己先感受到内疚,在处理会好一些。
孩子厌学的原因
-
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因为拥有这种性格的孩子,经常会具备一种消极的自我意识,总是会拿自己的缺乏与别人的优点进行比较。作为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自卑的心理,一定要及时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克服这种不良心理。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呢?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1.要帮助孩子自己认可自己。孩子的自卑心理很多都来自于不相信自己,什么事都不敢做,觉得别人会看不起自己,这时候我们就要帮助孩子来自己认可自己,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最棒的,最优秀的。然后我们家长也要相信他们只有家长先相信他们,他们才会自己相信自己,他们只有自己变自信,才能更有说服力,让别人也相信他们。自己认可自己,就是自信的第一步,只有自己自信了,才能完成更多的事情,为以后的发展道路做准备。
2.要适时的赞扬孩子,而不是一昧的表扬。对于自卑的孩子,我们要对孩子进行表扬,但是我们不能每件事都表扬孩子,因为如果这样,一旦以后遇到某件事,不表扬孩子,让孩子就会觉得不开心。而且他们还会对自己感到失望,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好,所以我们才会不表扬他们,所以我们要做到适时地表扬孩子,但是也不能一昧的表扬。
3.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有的孩子之所以越来越自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的要求过高,使孩子得不到肯定,长此以往,会使孩子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恐惧感,从而否定自己并产生自卑感,严重的还会意志消沉,精神萎靡。所以说,家长不要奢求孩子能完美的做好每一件事,而应该鼓励孩子去做,然后努力发现孩子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值得肯定的方面并进行及时表扬,从而慢慢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要让孩子懂得做该做的事,并努力把它做好,这本身就是成功,也是对自己最好的肯定。
4.家长不要一味否定孩子。很多家庭属于“批评式”教育,孩子只要做错事,家长就会对孩子一通责备,甚至把“你怎么这么笨、能不能别给我丢脸”的话挂在嘴边。殊不知,家长无意间说出的一句话,会深深伤害孩子的内心,甚至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暗示。在孩子心里,他会认为自己确实很笨、爸爸妈妈不喜欢我,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自卑、不愿与人交往。所以家长不要一味否定孩子,遇到事情多帮孩子分析问题,找出解决办法,而不是批评、责备。
-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勇敢自信的健康成长,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部分孩子因为某些因素,性格逐渐变得越来越胆小,让父母非常苦恼。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就需要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克服胆小的性格。那么,孩子胆小如何克服呢?
孩子胆小如何克服
1.发现孩子拘胆小,不要犹豫,尽快引导。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胆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等长大了,就自然好了,因此不进行教育干预,这样的家长缺乏敏感性。其实,如果不对孩子的胆小性格加以教育,发展下去,胆小的性格就会演变成回避型人格。这种人格,因害怕与外界打交道而把自己局限在自我的狭小圈子,而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因此,长此以往,这种人的能力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能力发展滞缓、性格内向、回避,是心理没有健康发展的标志。所以,对于胆小的孩子,必须要加以警惕,进行及时的教育。
2.放手磨炼孩子。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锻炼。有的家长总是把孩子当成小宝宝,或怕其经不起摔打,动不动就说:“你不行”,“你还小”。家长的包办代替会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独立精神和应变能力,一旦离开父母便神色慌张,不知所措。适度的挫折与磨难,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财富。 家长千万不要轻易地将之剥夺,而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爱玩沙子、玩泥巴,家长应努力不去干涉他怎么玩。
3.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孩子克服腼腆害羞的心理,家长要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情境,积极的为孩子创造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多与其他人接触,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出去与小区里的小伙伴尽情玩耍,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与他人交往的机会,使孩子逐步克服害羞的心理,从而变得开朗大方。
4.多鼓励孩子。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肯定,希望得到家长或者老师的鼓励,当他和别人沟通出现障碍的时候,孩子胆小,不敢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发挥作用。这时候家长就可以大胆地鼓励孩子,让孩子多和别人接触,让孩子知道和别人沟通是有好处的,我们相信他,我们相信他可以和别人好好沟通,我们也要在他和别人沟通的时候,适当的鼓励他,告诉他他真的很棒。其实有些事就是要迈出第一步,然后才能勇敢的往下走下去,迈出了第一步以后就会有很多很多。
-
孩子比较害羞,遇到亲戚朋友不敢打招呼,经常会躲在父母的身后,以至于让他人给孩子贴上了“不礼貌”“羞怯”等不良标签。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理性看待,多多鼓励孩子,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害羞心理。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呢?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
1.别当着孩子的面说他害羞
当孩子看到亲戚却躲在你身后,不敢称呼对方时,请不要急着跟对方说‘这孩子个性很害羞’。你帮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孩子会认为自己真的如父母说的一样,变得更闭口不言。所以下次可换个方式跟对方解释,这个孩子只是需要一点时间来‘热身’,等到他准备好了,他也是可以做到打招呼!
2.倾听孩子的声音,别打断他说话
害羞的孩子比较缺乏自信,总担心自己意见不够好而害怕表达。所以父母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急着打断孩子说话,也不要半途插话提供自己的想法,否则孩子会认为是自己讲的不够好,或是提的意见很烂,一次两次后孩子就更不敢在人前表达想法。
-
“自我中心”是人类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一个自然必经阶段。“自我中心状态”会影响孩子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影响孩子与别人的友好关系,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我为中心呢?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我为中心?
1、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平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时时刻刻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因为孩子和父母在一块的时间是比较久的,潜移默化的就会被父母的行为所影响。所以,如果父母是一个宽容大方、善于分享、喜欢为别人着想的人,孩子也会受到影响。
2、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多带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多亲近大自然。同时也多让他们与人交流。家长即使再忙,也不要忽视孩子的成长,避免让孩子每天对着电视和电脑,这样容易导致孩子的交流能力受阻。除此之外,家长要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的和人交流,比如良好的沟通能力,掌握说话的时机,考虑说话的场合,选择适当的方式等。
-
孩子在学校受到委屈,家长首先要安抚好孩子的情绪,然后再去询问孩子是因为什么导致了这个问题,不要只会给孩子大讲特讲大道理,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表达,帮助孩子疏通好情绪之后,孩子就会好一大半了,然后给孩子传授解决问题的经验。
孩子在学校受到委屈家长该如何帮助他
1、首要的是让孩子把委屈说出来。许多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由于年龄小,不会表达或者不敢表达,倾向于不说,或者是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这就可能造成孩子长期的心理压力。
这时候,家长如果不细心,忽略孩子的情绪,那么这种委屈很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对孩子以后健康人格造成影响。所以,家长需要倾听孩子的委屈,引导孩子表达出来。
2、家长不要用讲道理压抑孩子的情绪。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很容易犯“讲道理”的错误,其实那些道理对孩子的表达有压制作用,孩子会觉得自己本来应该那样做,而不应该这样做,于是更加觉得自己错了。
其实如果换位思考,成人遇到这样的事也难免处理不好,也可能犯不应该犯的错误。孩子还小,即使做得不好,做的不应该,也是情理之中的。家长不要把成人的要求用于孩子,更要少讲“你本来应该那样做”或者“你以后应该那样做”来要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