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教育资讯  /  生活  /  在学校偷东西怎么处理

在学校偷东西怎么处理

时间:2023-12-22 09:52类型:生活阅读数:856

孩子偷东西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家长发现后一定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问清楚孩子这么做的原因,引导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另外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平时多陪伴孩子,教会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在学校偷东西怎么处理

1.平息怒火,问清原因。发现孩子偷东西,父母要先冷静,再和颜悦色地了解原因。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孩子说出的理由是表面的还是深层的,以免治标不治本。

2.对症下药,解决当下问题。首先,体罚和忽视都是不正确的,应分析内在原因,对症下药。若是孩子欲望得不到满足,应告诉他,遇到想要的东西应跟父母沟通;如果是因为孩子长期被忽视,家长应反思自己,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3.引导孩子勇于承认错误。正视错误,是改掉偷行为的前提。发现问题并致歉,培养孩子的羞耻心,强化他的自制意识,不要让孩子将错就错或存在侥幸心理。

4.给孩子正确的示范和引导。让孩子区别“别人的”和“自己的”两个概念,教育孩子如果想要别人的东西,必须经过对方同意,不能随意翻动别人的东西,借的东西一定要归还主人或原处。

孩子偷东西的心理原因

1.孩子无法控制自身行为

较为年幼的儿童在自控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哪怕他知道偷是不对的,他也有可能拿走某样东西,这仅仅是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家长必须培养孩子通过诚实方式获得所需之物的能力。与此同时,父母也必须将物质诱惑最小化。

2.孩子基本需求没有获得满足

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孩子来说,他的衣食住行都要完全依赖自己的父母。倘若孩子感觉自身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最终会选择自己动手。最为简单的解决之道莫过于“自取所需”。

3.孩子需要更多关爱

孩子觉得生活里缺乏情感和关爱——这可能是孩子偷行为更加普遍的诱因。如果小朋友的情感需求无人问津,他们内心深处会觉得空虚,就有可能通过偷来填补这份空白。

4.发泄内心不满

部分孩子受到不公平待遇或内心挫折时,可能会用偷来发泄内心的不满或反抗。

5.受他人影响

孩子们观察到其他人偷的行为,于是好奇并模仿。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来说,可能会迫于有偷行为的同伴群体给予的压力(同伴压力)。

孩子偷东西还撒谎怎么办?聪明的家长这样做

1.建立规则和物权概念

跟孩子讲道理不如从小在家里贯彻一种规则,比如这是爸爸的,那是妈妈的,未经许可不能随便动。当然孩子的东西家长也不能随意处理。当孩子喜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等物品时,要明确告诉孩子那是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动,也不能随便拿。必须征得小朋友的同意后才可以玩,而且玩后要立即还给人家,并要谢谢小朋友。

2.明确偷与拿的区别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受认知发展的局限他们往往没有建立明确的“你的,我的”的物权概念,他们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占为己有是时有发生的,孩子的这种行为更多的是拿而非偷,当遇到这种行为的时候,要让孩子将拿回来的东西放回原处或还给别人就可以了。如果孩子及时还给了人家,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3.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尽量不要与孩子长时间分离,长期分离会使孩子因为情感上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孩子可能会通过偷的方式来引起父母对他的持续关注。因此家长有必要将注意力集中于建立亲密、信任、依赖的亲子关系上,这往往是一条减少不愉快事件发生的捷径。

4.正确引导孩子的欲望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对外部世界产生欲望,当孩子发现钱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他当然无法抗拒这种好处,而希望能拿到越多钱越好。

5.家长处事的态度要坚定

我们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以后的行为。我们家长态度要坚定,明确这样的行为很不好。孩子意识到自己犯错误的严重性,保证以后不要犯此类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