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怕父母是好是坏
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为重要的伙伴,会为孩子排忧解难,也可以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如今有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大多数孩子都是被宠爱着长大的,很容易造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孩子不怕父母是好是坏
有个概念,希望家长能理解,就是太听话的孩子未必就是好的,让孩子有害怕,只是让孩子内心感觉有压力,威慑如果长期积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并不有利。
让孩子按照天性自然的发展,孩子就会像海绵一样,快速主动进行吸收,如果过早灌输,让孩子觉得压力的同时,也失去了原本有的兴趣。
所以家长的理念很重要,快乐的童年比学多少字重要,并不是越早识字的孩子学习越好,而是身心发展健康的孩子学东西越快越好。
对于孩子的教育,要谈心似的经常交流,不要控制性的让孩子按照家长的规则走,多听听孩子的想法,然后在交流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平时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规则、规矩,一旦制定下来,家长和孩子都要遵守着做,这样的方式更有时效性和说服力。
比起家里有个内向的孩子,多半的家长还是很希望孩子能够外向点,最好不怕生。我们平时也会相对比较喜欢那些不怕生的孩子,他们多半不粘父母,又能很快的融入环境,和原本不认识的人轻松成为好朋友。
孩子怕父母,至少会产生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是亲子关系不平等。父母高高在上施加权威,孩子则俯首称臣,唯命是听。这会导致亲子沟通出现问题,要不,孩子有话不和你说,至少是能不说尽量不说;要不,孩子想说不敢说。为什么?因为他怕你。这样就会导致大人越来越不了解孩子,那就更加谈不上引导和影响孩子了。
这种亲子关系很危险,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你根本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孩子也不会让你知道,能瞒就瞒,能撒谎就撒谎,因为被大人知道了后果会很严重。
其实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先接触的人是父母,最先建立亲密关系的人是父母。每个小朋友都是愿意跟父母说个不停的。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跟父母之间的心的距离越来越远?为什么孩子宁愿去跟别人讲,宁愿去跟同学去商量,也不愿意跟父母说呢?答案很明显,跟父母说了没好处,没好处的事情谁也不干。
第二个就是在行为规范方面。如果父母是通过一种让孩子害怕的方式,来改变他的行为的话,孩子学会的不是这样做是不恰当的、会妨碍了别人的利益,而是我如果不这样做那样做的话,后果很严重,所以我被逼着这样去做。
如果是这样,他学到的不是自律,而是他律,将来大人一旦不监督孩子,或者没办法监督孩子了,他的行为就会失控。
就像很多孩子为什么到了青春期会叛逆?就是因为这些孩子小时候是被打压的,是害怕的,等孩子大了以后,个子也长得很高了,体魄也很壮了,这个时候过去受到的委屈就会全部集中爆发出来,孩子就会专门和父母对着干,你说对的,我就说错的;你说错的,我就坚持是对的。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孩子在复仇一样。
第三个就是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影响。
首先会让孩子变得胆小。什么叫害怕呀?害怕就是没有安全感,就是胆小的一种表现。
其次,孩子会很容易依赖大人。因为当父母让孩子感觉到害怕的时候,孩子是没有安全感的。但孩子是必须要有安全感的,他在这里得不到,他必须要在另外一个地方得到。没有安全感,人就处在一种焦虑惶恐之中。
也就是说父母一方让孩子害怕的话,那么就会把孩子推向另一方,或者是其他方,比如爷爷奶奶。孩子对父母中的一个的疏远的话,必定会导致孩子对其他人的过分的依赖,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补偿”现象:东方不亮西方亮,拆了南墙补东墙!
既然让孩子怕父母会有这么不好的一些结果,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不断强调孩子应该怕父母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孩子如果怕父母的话,大人就省心了,大人就省事了。但他们很少去考虑,你现在是省事了,但孩子有事了;你现在是省事了,但你将来有事了。
为什么有的小孩会怕老师,却不怕父母
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而大多数家长即便有想给孩子立规矩的心,但也没有明确地指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当遇到状况的时候,家长就容易敷衍过去,并没有给孩子成文的规矩指导。
在学校,做的好有奖励,做错事有惩罚。反观家长对孩子,有时候答应的事情并不能兑现,而孩子犯错了,但凡孩子闹腾得厉害些,家长们就心软了。
以身作则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当你自己没有做好的时候,再去要求孩子,他就会反驳你:为什么你都做不到还来要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