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钱屡教不改怎样教育
“偷”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但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几乎都出现过这种行为,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又很多,包括满足虚荣心、引起家长的注意等,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引导孩子的正确行为。
孩子偷钱屡教不改怎样教育
当发现孩子偷钱时,应该保持冷静,了解孩子把钱用在什么地方了,不要强调“偷”这个字眼,更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训斥或者打骂孩子,甚至还把孩子赶出家门。应该调查清楚孩子偷拿钱的原因,掌握孩子把钱花在什么地方。
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其偷钱背后的真实想法和需求。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告诉孩子偷钱是不道德的行为,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满足合理需求。反思家庭环境,确保孩子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如果孩子是因为缺乏零花钱而偷钱,家长可以适当增加零花钱,并教会孩子如何合理支配。
设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规则,明确偷钱的严重后果。同时,设立奖惩机制,对于遵守规则的行为给予奖励,对于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适度的惩罚。
给孩子适当的惩罚。如果孩子偷东西屡教不改的话,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写书面检查或保证书,来让孩子反思错误、认识错误。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家庭劳动,来锻炼孩子的劳动意识,培养孩子要靠汗水获得收获,让孩子清楚惩罚不是目的,更好地改正错误。
孩子总是偷拿别人东西是什么心理
侥幸心理。有些孩子明明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他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那就是侥幸心理。比方说,有个人家里放着许多积木,小朋友顺手拿了一块,心想这么多积木应该不会发现。那么有了第一次的“得利”之后,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能改掉这种陋习的只有知识与道德。
彰显勇敢。有的小朋友和别人打赌,谁输了谁就去哪里拿个什么东西,小朋友可能会为了逞一时之勇去拿东西。在一个小团体中,有些表现欲较强的小朋友就会通过偷窃等手段来表示自己不一样,“我可以你不可以”,而这种幼稚的行为也会导致小朋友走上偷窃的道路。
模仿行为。就像之前所说的,有的小朋友在偷到一件令孩子们眼馋的东西的时候,这种诱惑会驱使一个原本没有偷窃意识的孩子去偷东西,这就是模仿行为带来的后果。
不良习惯导致。有些儿童由于未受到正确引导,偶尔拾到了物品、钱财,不是交给老师、家长,而是自己保留,并逐步发展为偷拿同学的小东西。也有时,是同学的东西放在他们身边忘记拿了,或被他们无意中拿回家,他们也不还给别人,慢慢便养成了坏习惯。
获得别人的注意。有的儿童的偷拿行为并不是真正需要某件东西,而是通过偷拿行为求得别人的注意。这种儿童的父母往往忙于工作,较少注意孩子的情感,孩子就从家里拿了东西除去给朋友以换取他们的情感,或者偷拿同学的东西以吸引教师的关注。
孩子偷东西,家长避免这几种错误教育方法
1、直接训斥或羞辱
孩子偷东西,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被发现,很多家长脸上都挂不住,会情绪失控打骂孩子。
可是打完、骂完之后呢?
2、过分袒护孩子
有句话说: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不称职的父母。
孩子犯错不可怕,怕就怕家长并不在意,还无限纵容。
这样下去,才真的会让“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成为现实。
3、给孩子贴上了“小偷”标签
可以这么说,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拿过别人的东西,而没征求过同意的。如果孩子是在学龄前或学龄期有“偷”的行为,大家就给孩子贴上了“小偷”的标签,无疑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容易让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会影响孩子以后的成长。
4、单纯责骂孩子不讲道理
有句话说得好,“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如果在孩子犯错,你不当回事或是一味的责骂,并没有询问孩子为什么偷东西,一顿的打骂,这样不利于孩子认清自己的错误,甚至打骂会让孩子关闭沟通的“们”,因为在他们觉得偷东西只不过换来一顿的打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