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历史名人  /  明清名人  /  郑和与郑成功是什么关系

郑和与郑成功是什么关系

时间:2023-09-12 15:47阅读数:31472

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郑和与郑成功,同样都是明朝的英雄,他们都对当时的明朝有非常大的贡献,是明朝历史上鲜明的一笔,并且,他们都被当时的统治者所看重,委以重任。

郑和与郑成功是什么关系

郑和与郑成功没有任何关系。只不过他们都是明朝人,都对当时的社会做出非常大的贡献。而且他们之间整整相差了200年左右。关于他们的区别,还有一个顺口溜:民族英雄郑成功,夺回台湾显英雄;郑和御船浪万重,不辱使命骨峥嵘。

郑和与郑成功都是明朝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是明初一个是明末,而且两个人都被当时的明朝统治者所倚重。

郑和作为明初著名的外交家,为大明王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七次航海远洋,加强了大明王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促进了大明王朝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对大明王朝的稳固也是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郑成功作为明末最著名的军事家,在面对着已经灭亡的大明王朝依然坚持着自己政治理念,为大明王朝的复辟殚精竭虑。虽然已经是事不可违,但是,郑成功的这种爱国情怀却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

郑和的原名是什么

元朝初年,郑和的祖先移居云南,是元朝云南王麾下的贵族,时称“色目人”,世代信奉伊斯兰教。郑和原本姓马,名“和”,生在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家庭里,祖父和父亲都曾经跋涉千里,朝觐麦加,因而被当地百姓尊称为“哈只”,即“巡礼人”或朝圣者之意。

郑和母亲姓温,非常贤良。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哥哥叫马文铭。郑家在当地很受人们的尊敬。

1381年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派手下大将傅友德、蓝玉等率30万大军,发起明平云南之战。在战乱中,年仅11岁的马和被明军俘虏。后来,进入南京宫中,在14岁那年来到北平的燕王府。

燕王朱棣见马和聪明、伶俐,便把马和留在身边,成为燕王的亲信,为了提高身边服务亲随的文化水平,朱棣不仅挑选学识丰富的官员到府中授课,而且还让他们随意阅读府中的大量藏书。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马和很快便成了学识渊博的人。

由于马和身材魁梧,知识丰富,思维敏捷,出色地完成燕王委派他的使命,得到朱棣的器重,“内侍中无出其右”,尤其是在帮助朱棣登基称帝的过程中,马和立下大功,更为朱棣所赏识。

在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初一,朱棣以赐姓授职的方式表达他对有功之臣封赏与恩宠时,马和被赐姓“郑”,从此便改称为“郑和”。

郑和下了几次西洋

郑和七次下西洋。

1、首次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永乐三年六月十五乙酉)郑和34岁,奉成祖命,郑和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太仓出海,偕王景弘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

2、第二次下西洋

1407年10月13(永乐五年九月十三丁亥)郑和36岁,回国后,立即与王景弘、侯显等率船队第二次下西洋,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

3、第三次下西洋

1409年(永乐七年已丑)郑和38岁,九月又偕王景弘、费信等第三次下西洋。

4、第四次下西洋

1413年(永乐十一年癸己)郑和42岁,偕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四次下西洋。

5、第五次下西洋

1417年(永乐十五年丁酉)郑和46岁,郑和率船队第五次下西洋。

6、第六次下西洋

1421年(永乐十九年辛丑)郑和50岁,偕王景弘、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六次下西洋,后人认为在这一次下西洋他发现了美洲。

7、第七次下西洋

1431年(宣德六年辛亥)郑和60岁,郑和偕王景弘、马欢、费信、巩珍等率船队27550人第七次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