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历史名人  /  明清名人  /  冯梦龙三言二拍

冯梦龙三言二拍

时间:2023-10-11 15:04阅读数:299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2015年1月画报出版社再次出版了此集,包括冯梦龙创作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以及凌濛初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冯梦龙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流传颇广的短篇小说集。“三言”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上由民间艺人的口头艺术转为文人作家的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

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二拍”是指凌濛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根据野史笔记、文言小说和当时的社会传闻创作的,主体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财富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

“三言二拍”总计四百多万字,收录故事尽200篇。《三言二拍》从中选取71篇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可读性的故事,可以帮助读者去粗取精、一管窥豹。

在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的创作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中冯梦龙的“三言”就是它们的杰出代表。从表面上看,“三言”主要是对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进行编辑,但实际上,冯梦龙在对其进行编辑的同时,进行了一定的修订。编辑与修订便是冯梦龙的文本重构。

从“三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冯梦龙的思想极为复杂,但是,我们仍可以从中分辨出其思想的总体结构形式,这便是:以近古新兴的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构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又以吸纳了释道的儒家思想为主导去兼容和消化主情思潮。

“三言”即是冯梦龙那种思想形式下的独具特色的小说艺术形式,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儒雅与世俗互摄互涵的中和审美形式。这具体体现在"三言"的审美情感形式,叙事结构模式等诸方面。

三言二拍的作品鉴赏

1、将平凡的故事写得曲折多变

常常采用误会巧合的手法。

为了使故事情节巧妙多变,作者运用一些“小道具”贯穿始终,使整个故事既结构完整,又波澜迭起。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珍珠衫。

悲剧性和喜剧性的情节相互穿插,创造出一种“奇趣”。

2、体式和语言的变化

冯梦龙在加工、编写“三言”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突破了说话人的话本模式,而重塑了一种专供普通人案头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的文体。语言通俗贴切。

冯梦龙、凌濛初的介绍

1、冯梦龙

明代末年,冯梦龙收集了宋、元、明三朝的话本和拟说本小说——即白话短篇小说,编纂成为三部总集,每部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这三部集子的书名是:《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后人又将凌濛初箸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与冯梦龙的三言,称之为"三言、二拍″。"三言、二拍"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是一份丰富而珍奇的文化遗产。

这种白话小说,集中了长期的群众基础,及贴近社会生活的真实现状和作家的艺术创造天才,在思想性、艺术性等方面都是新颖的,迎合广大群众阅读的需求,因而受到历代广大平民读者的欢迎。

2、凌濛初

凌濛初是明代文学家、小说家及套版印书家。 凌濛初18岁成为廪膳生,后多次赴考未中。崇祯时期,以副贡身份授上海县丞,并署海防事务。任内清理盐场积弊,颇具政声。

1642年,晋升为徐州通判。1644年,被农民起义军包围于房村,率众抵抗,最终因流血过多而牺牲。 凌濛初所著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与同时期的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为“三言二拍”,被誉为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