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历史名人  /  隋唐名人  /  问刘十九白居易

问刘十九白居易

时间:2023-10-16 11:31阅读数:414

《问刘十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诗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诗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通过写对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

问刘十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将至,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诗情,用心去提炼生活中的诗意,用诗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晖,这正是此诗令读者动情之处。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情调,浅进的语言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挚的友谊。

《问刘十九》是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思念友人时所作。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但诗人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不可能邀约洛阳故旧对饮。

白居易的创作特点

1、写实

白居易的诗歌作品,通常都带有非常浓厚的现实主义风格,他主张诗歌应该反映现实,关注民生,讽刺时弊,教化人心,所以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他在《寄唐生诗》中说:“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白居易在元和初至元和十二年间,和其诗歌理论相照应,创作了《新乐府》《秦中吟》这样的优秀诗篇,以至在元和年间写实的创作倾向得到强化和迅速膨胀。

2、通俗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同时还主张诗歌要取材于民间,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使诗歌能够广泛传播和影响。

他的诗歌语言平易近人,多用口语、俗语、谚语等,句式也多为三三七律或四四八律,便于入乐歌唱,让文学素养不高的普通百姓也可以清楚明白诗歌的内容,对于白居易想要表达的情感予以准确捕捉。

3、强调讽喻

早在元和初年所著的《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

他认为诗的功能应当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应当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

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白居易提出以上要求,目的只有一个:补察时政。所以他接着又提出:“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

1、讽喻诗

白居易继承《诗经》、杜甫等人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与元稹倡导新乐府运动,并提出“文章和为时而著,歌诗和为事而作”的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法。

在《与元九书》中,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其中讽喻诗的成就最高且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比如《观刈麦》《卖炭翁》中反映人民疾苦。

2、叙事诗

在长篇叙事诗方面,《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较为成功的作品,它们在艺术表现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极度鲜明的特点——抒情因素的强化。

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有叙述、描写等方式,但是却在叙事上面一简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

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驿兵变,这寥寥数笔便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叙述的较为酣畅尽情。

如《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

3、律赋

白居易在律赋方面的艺术成就也不亚于讽喻诗与叙事诗,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说白居易进士及第之后,所创作的《性习相近远》《求玄珠》《斩白蛇》等赋及《百道判》传遍京师。

这些赋的特点是立意高远,以独到的议论见长,打破四六对偶的传统格式,创造出以散文化的句式和多样化的对偶,整体结构和布局谋篇较为清晰和周密,得体自然又气势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