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历史名人  /  宋元名人  /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吗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吗

时间:2023-10-16 14:18阅读数:704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他是文豪大家中的天才人物,也是公认的宋朝才子。苏轼在诗文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对文体文风进行了改革,他的文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浓密重彩的新篇章。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吗

是的。

唐宋八大家,也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领袖,欧阳修、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苏轼的偶像是谁

苏轼有许多偶像,比如韩愈,他称赞韩愈“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比如白居易,他自称“东坡居士”就是效法白居易;比如陶渊明,他说自己是“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而对苏轼一生影响最大的人,苏轼人生的第一个偶像是——范滂。

这个答案的名字,也许大多数人都比较陌生,苏辙所作的《东坡先生墓志铭》中,记载了苏轼小时候的一个小故事。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

大意是,苏轼小时候,父亲苏洵在外游学,苏轼的母亲程氏教授苏轼读书。苏母读到《后汉书·范滂传》的时候深受感动,慨然长叹。苏轼也大为触动,在旁问自己的母亲:如果我要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你会怎么样?苏母程氏回答说:你能做范滂,我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么?

这里,就要讲一讲范滂其人了,他究竟做了什么,让年仅十岁的苏轼折服,立志效法。

范滂是东汉名士。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从小砥砺清高的名节,为州里人所推服,被举荐为孝廉。当时冀州发生饥荒,盗贼四起,于是以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去查明情况。范滂走马上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的远大志向。等到到了冀州境内,那些太守县令自知藏污纳垢,于是纷纷离职逃跑。

后来范滂奉命劾奏权豪贪官,却遭到上司的指责。范滂看到世道艰难浑浊,知道自己的意愿不能实现,于是辞职而去。

太守宗资先前已经听说了范滂的名声,请求他暂任功曹,委任他政事。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奸恶和无能之人,荐举任用有德有才之人。

范滂的忠义和气节给年仅十岁的苏轼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对苏轼此后的成长产生了巨大影响。从那时候起,苏轼就决心学习范滂,做一个为国为民,正直不屈的官员。

他也确实做到了。苏轼二十岁中进士,自此得赴仕途。一生之中,历经宦海沉浮,大起大落。他曾经被捕入狱,险些丧命,还曾先后被贬或被调至密州、徐州、湖州、汝州、常州、颍州、惠州、谵州等地,但一直不屈权贵,不逐名利,不同凡俗,是一个气节凛然,勤政为民,正直清廉的好官。

苏轼很潇洒的一首词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首诗是1000年前苏轼在杭州,为送别来自越州向北徒步经过杭州时的老有钱穆父而创作的。

通读全诗,我们未曾在诗中找到任何伤感的语句和慷慨激昂的格调,这便是苏轼独有的写作风格,虽然从诗的表面上我们没感受到苏轼有多么的悲伤,但是细细品读,我们从中不难发现,苏轼对久别重逢的故友,还未曾相逢便要继续向北迁徙,心中不禁略带悲伤。

如此创新的写作风格,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洒脱的个性,诗人对老友的惜别之情,写得深沉而又细腻,稳重而又不失礼数,从头至尾一波三,动人心弦。更加激起了读者对这首诗中,并未表达的深意,进行继续探索下去的信心。

苏轼在这首诗中对友人的离别之情表达得相当委婉,其实这并不是他真心想表达的情感。因为对于其他诗来说,在苏轼所创作的诗词当中,更多的是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他心目中的感悟。

让读者在品读他诗歌的同时,体会到他思想中的境界,从而理解他诗词中真正的意义,直至达到精神上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