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历史名人  /  宋元名人  /  辛弃疾的背景

辛弃疾的背景

时间:2023-11-01 15:54阅读数:1747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他出身良好,自幼饱读诗书,同时也接受军人训练。年幼时候受到的教育,养成了辛弃疾文能写诗作词,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才能。

辛弃疾的背景

辛弃疾出生的年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是一个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年代,是一个民族矛盾急剧上升的年代。由于北宋政权的腐败没落,在我国东北部崛起的女真族发动对北宋王朝的战争,“靖康之变”后,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

1140年,辛弃疾在山东济南府历城县出生时,北方的广大地区已经被被金国占领。由于当时的女真族是游牧民族,文明程度相对中原民族较为落后,所以女真人入主中原后,民族冲突比较激烈,中原人民怨声载道,民族矛盾激化,各地起义不断。

辛弃疾自幼就目睹和感受了种种民族压迫,在他身上打上了深深的民族意识烙印,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

于是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使辛弃疾从小在心里埋下了反抗民族压迫的火种。整个南宋王朝,北伐抗金,收复失地,一直是当时仁人志士的伟大梦想,辛弃疾就是这样一位英雄,时刻梦想着指挥百万大军一路北上,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

然而,南宋的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苟安于江南的半壁江山,极力阻扰北伐,辛弃疾一生沉浮于官场的矛盾斗争之中,这对他的生活道路、世界观和诗词创作,都产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影响。

辛弃疾的刚柔相济词风形成的原因

1.家族的影响

辛弃疾的祖父对辛弃疾的期望非常大,把自己未能实现的壮志寄托给年幼的孙子辛弃疾,他遥想汉朝时大战匈奴的名将霍去病的保卫边疆的丰功伟绩,而给孙子起了与“去病”同义的名字——“弃疾”。

辛弃疾从小就接受军人的训练,从而锻炼了他的刚毅性格,这点在他的一些词篇可以体会到的。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的统治下所受的屈辱和痛苦,更使少年的辛弃疾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理想。

2.辛弃疾自身的政治抱负和自身的性格

辛弃疾一生关怀国家命运,坚持抗战,誓欲北伐灭金。他是个狂放不羁桀骜不驯,具有英雄才略的的爱国志士。他的性格是刚毅和勇猛的。在我国文坛上也是少有的,他既是文人,又有大将之才。

3.政治仕途的压抑,苦闷只能以委婉的方式发泄

辛弃疾既有恢复失地的勇气及规划战略布署的智慧,但这些都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当时的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恢复,致使祖国山河长期处于南北分裂的状态,加上免官罢职,作为报国志士这是极度的精神折磨。

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是在学苏轼

辛弃疾出生于早已沦陷于金国的济南,青少年时期即对诗词创作充满热情,并向当时文坛领袖蔡松年请教。那时候虽然吴激已经离世,但他的词作与蔡氏齐名。

辛弃疾向蔡松年和吴激学习,进而又汲取苏轼之法。就词的题材和主题而言,吴激和蔡松年描写的是对故国思念和忧愁苦闷的矛盾心理,而辛弃疾则进一步发展,写百折不回的恢复志向,郁勃凝重的忧世之心,以及孤危寂寞的身世感受。

他的作品既有畅放诙谐的自我排解,也有吊古伤今、借酒浇愁、抚时感事、咏物寄托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而祝寿、赠别、即景、说理等方面,充满了真情实感,集横竖烂漫之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