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历史名人  /  三国名人  /  孙权和孙策是什么关系

孙权和孙策是什么关系

时间:2023-11-02 15:33阅读数:772

孙权,字仲谋,是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缔造者,孙权子承父业,父亲孙坚在群雄割据中,为其打下江东基业。孙权19岁成为一方诸侯,孙权带领的东吴,与刘备、曹操为首的势力,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孙权和孙策是什么关系

孙策和孙权是兄弟,都是孙坚之子。

1、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

《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2、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的。

孙权如何对待孙策后人

孙策被刺身亡后,其子孙绍年幼,就当时的情况是无法继承其爵位的。

尽管是孙策平定了江东,但地方豪强士族并没有彻底归顺,根基不稳。孙策被刺身亡就是最好的例证。

为了确保孙氏集团的根本利益,孙策必须选择强有力的继承人来巩固已经打下的基业。

之所以选择孙权也不是孙翊,就是首先要保住江东已有的基业,才考虑进一步的扩张。

如果江东不保,有再强的征伐能力也没有用。这是没有选择更有征战能力的孙翊作为继承人的原因。

孙权对其兄孙策这一决策应该是感激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唯一有争议的或者说诟病的地方是,孙权称帝后对孙策的追谥及对其子的封赏。

229年,在曹丕称帝九年后,刘备称帝八年后,孙权称帝。

而且,还是在222年先称吴王而后称帝。

从这个事可以看出孙权处事还是非常低调,不是过于张扬,务实而不图虚名。

孙权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为其立庙建业。

其子孙绍被封为吴侯,后改封为上虞侯,并没有被封为王爵。

陈寿在《三国志》的评语说:孙策作为吴国的奠基人,其子孙未被封为王爵,孙权于义俭矣。意思是说,孙权太小气啦。

孙权的父亲孙坚,在孙权称帝后,追封为武烈帝,而孙策是吴国的奠基者,仅仅被封长沙桓王,而未被追封为帝。

有说法认为孙权以谦虚为美德,不愿意以汉代旧制过分推崇皇族,甚至多次拒绝群臣立亲子为王。

东晋史学家孙盛的观点是:从国家大局看,当时天下局势尚未统一,不宜给孙策之子更高的权力和爵位,以避免制造内乱,这也是稳定局势的必要处置方式。

从无论是曹操主政还是曹丕称帝后,孙权都上表称臣,也看出孙权处事的方式。

就当时的处境来看,孙权是希望保持低调,明显的策略就是坚持守势。

从对待蜀汉的策略也看出,孙权总是在与刘备求和,赚了便宜从不卖乖。

孙权执政晚年,在立太子一事上犹豫不决,造成了太子与鲁王的争斗。

从这事来看,权力的争斗是不可避免的事,没有给孙策之子过高的爵位,也是一种保护。

252年,孙权去世,享年七十一岁,在皇帝位二十四年,统治江东五十二年,是三国时期统治者中最长寿的,也是统治时间最长的。

孙权与孙策的故事

长兄如父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奉袁术之命讨伐荆州刘表,不幸战死。

丧事完毕后全家迁到了广陵郡江都县居住。时年长子孙策十七岁,次子孙权年仅十岁。

初平四年(193年),守丧结束后,年仅十九岁的孙策安顿好母亲和孙权等幼弟,就去寻找袁术,请求找回父亲的旧部,开始征战。

在其父已有功业的基础上,经过七八年的时间,孙策基本平定江东,确立了孙吴的霸业。

随着年龄的增长,孙权开始追随孙策左右。

每当宴请宾客时,孙策总是回头看着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会是你的手下。”

此时的孙权,仅仅还在吴郡读书。

但由于其为人旷达开朗,仁爱明断,崇尚侠义,已经渐渐地与父兄齐名。

孙策也经常让孙权参与军内的决策,其才能令孙策自叹不如。

建安元年(196年),孙策攻占了丹阳、吴、会稽三郡,就任命年仅十五岁的孙权为阳羡(今江苏宜兴)县长。

建安五年(200年),孙权追随孙策讨伐庐江、江夏,收取了庐江、豫章二郡。

孙策一直着力培养、锻炼孙权,对这个弟弟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孙策对孙权的感情,可以用长兄如父来比喻,一点也不为过。

孙权对待这个英雄无比的兄长,也是崇敬有加,如兄如父一样的敬重。

建安五年,孙策被许贡的门客行刺身亡。

孙策临死前,张昭等大臣主张让与孙策性情相似的三弟孙翊(184--204年)接替其位,但被孙策拒绝,他坚定地选择孙权继承其职位。时年孙权今十九岁,孙翊十七岁。

孙策叫来孙权,亲自给他配上印绶,并把孙权托付给张昭等大臣,让他们好好辅佐孙权,并当着所有人的面说:“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争霸天下,你不如我;但是举贤任能,保守江东,我不如你。”

史书没有记载,但《三国演义》的说法,孙策还专门嘱托大乔,让她转托小乔告知周瑜,让周瑜好好辅佐其弟孙权,莫辜负平日相知之雅。

当日夜晚,孙策去世,孙权悲泣不止,张昭劝说孙权巡视军队,并把孙权继位的事上报朝廷,传达下属。

史实证明,孙策的决定是非常英明的,孙权也不负其兄的厚望,带领江东一干臣属继续了父兄的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