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历史名人  /  明清名人  /  仓央嘉措是什么人

仓央嘉措是什么人

时间:2023-11-07 16:09阅读数:397

仓央嘉措,全名阿旺洛桑仁青·仓央嘉措,门巴族,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他是藏族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同时也是藏族著名的政治人物代表。仓央嘉措最出名的是他写的关于爱情的诗歌,他的诗歌语言真挚,自然淳朴,流传甚广。

仓央嘉措是什么人

仓央嘉措(1683.03.01-1706.11.15)原名(美多吉协加衮),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生于西藏门隅邬坚林寺附近的农民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杰嘉措认定是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15岁时,五世班禅大师受邀来到浪卡子,给灵童授了沙弥戒,并给他取了法名:仓央嘉措。

一个月后,在桑杰嘉措的帮助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康熙皇帝认可了桑杰嘉措的说法,没有对灵童进行考察,而是册封,并派章嘉国师亲自出席坐床仪式,颁发册文。

后来拉藏汗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在双方激战过程中桑杰嘉措被活捉,最后被拉藏汗的王妃砍了头,桑杰嘉措死后。拉藏汗开始对仓央嘉措下手,并且陷害,派人汇报给康熙皇帝的奏折中说仓央嘉措是假的,要把仓央嘉措押往京城。

最后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京城途中圆寂。

仓央嘉措诗歌最主要的思想

1.对佛教清规戒律的大胆挑战

表达了广大僧徒的心声,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强迫出家,把出家做为差役摊派给农奴的政教合一制度的不满和对非理性的佛教禁欲主义的批判,使这些诗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2.对爱情的描绘

真实细致地描绘了整个爱情生活中,各种复杂曲折的情景和微妙多度的心理状态。描绘了对于爱情的坚贞和赞美。

3.对政治势力的不削

仓央嘉措被施加的压力来源,一是桑吉如措扶立他执政、告诫他潜心读经、不犯戒律,二是拉藏汗借仓的“行为”极力进行攻击。对此仓央嘉措一方面情愿交出“达赖喇嘛”这顶桂冠,另一方面用自己的诗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仓央嘉措作品的特点

1.和谐的音乐美

仓央嘉措的诗歌运用了语言本身的抑扬节奏和藏族“谐体”民歌的特点,使诗歌韵律极强,呈现出一种和谐的音乐美,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主要表现在:一是运用民歌“谐体”的特点和语音的抑扬顿挫来体现韵律美。

仓诗大多每首四句,每句六个音节,句法整齐,每两个音节一“顿”,每句分为三个“顿”,即“四句六音三顿”,再加上一、三句表示语气未完的“扬式”和二、四句收尾的“降式”,就显得节奏清晰,起伏跌宕,简短有力,形成一种优美的音乐效果。

二是仓诗能够被配以曲子并歌唱。如《见与不见》、《问佛》等都被配上了曲子,随着优美的旋律和起伏的节奏,这些诗曲给人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显示出巨大的感染力。

2.悠远的意境美

仓央嘉措的诗歌大量地运用了比拟、双关、象征、排比等手法,以此烘托渲染气氛,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创设出悠远的艺术境界,取得了完美的艺术效果。如“那只洁白的仙鹤,请把双翅借我,不去很远的地方,转完理塘就回。”

诗人运用拟人和“借羽仙鹤”的浪漫手法寄托感情,急于冲出僧界牢笼般的束缚,景悠远情深长,表现出一种主外意、境外象的深远意境,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又如“从东边的山顶上,明月慢慢升起来了。少女美丽的面容,在心头渐渐浮现了。”这首诗将恋人的美丽容貌比作明月,将自己心绪的繁乱比作月亮升起的过程,意象生动,意境悠远,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3.通俗的自然美

仓央嘉措的诗歌语言质朴简洁,平淡流畅,如“将帽子戴在头上,将辫子甩在身后;一人说请慢慢走,一人说请多停留;一人问心中是否悲伤,一人答不久就要相会。”运用口语般的语言,描写情人离别时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清新自然,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