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历史名人  /  隋唐名人  /  白居易称刘禹锡为什么

白居易称刘禹锡为什么

时间:2023-11-15 14:37阅读数:530

唐朝时期,我国涌现出许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他们有的心有灵犀,有的经历相似,便成为很好的朋友,白居易与刘禹锡交谊深厚,被后人称为“刘白”。

白居易称刘禹锡为什么

白居易称刘禹锡为“刘二十八”,因为刘禹锡在家族的同辈人中以长幼排序是第二十八位,因此白居易称呼他为“刘二十八”。另外,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

刘禹锡与白居易同岁,他们俩的遭遇颇为相似,都是几经挫折。刘白二人仕途都不够顺畅得意,又是同样的文采风流,正所谓惺惺相惜,他们于相互酬唱中结下深厚的友谊。

刘禹锡和白居易就是这样的一对行路人。刘禹锡和白居易合称“刘白”,一个是“诗豪”,一个是“诗魔”,两个人都有着远大的志向,想为朝廷效力,可惜最终都是壮志未酬,被贬为司马。

他们没有因为对方仕途的浮沉,境遇的变化而有着不同的态度,反而是类似的经历让两个人的灵魂紧紧的依靠在了一起,经常通过诗文来彼此安慰,成为挚友。

刘禹锡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主要针对专横的官僚集团,可惜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参与改革的官僚士大夫全部受到了处置,被称为是“二王八司马”,刘禹锡就这样被贬为了“朗州司马”。

在他被贬的时刻,一直都和白居易有着书信来往,白居易对刘禹锡受到的折磨表达着无限的同情,他恰巧也处在人生的低谷里面,彼此互相抒发着对于人世的慨叹。

白居易与刘禹锡的故事

刘禹锡,字梦得,早年与柳宗元交住密切,人称“刘柳”,后来与白居易交谊深厚,并称“刘白”。

白居易,与刘禹锡同岁。宝历二年,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返回洛阳,白居易也正好从苏州回洛阳,两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即席赋诗一首赠刘禹锡,对刘禹锡被不幸贬职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慰藉,刘禹锡也回赠了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白居易听后称之为“神妙”之句。

白居易曾写《春词》,刘禹锡也曾原韵相和,并有“蜻蜓飞上玉搔头”的名句。

开成二年,白居易和刘禹锡都在洛阳任职,两人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白居易的诗《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感慨二人以67岁高龄把酒论诗,展望重阳佳节两人能再“一醉一陶然”。

白居易还有《赠梦得》诗说“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刘禹锡71岁逝世,白居易写了《哭刘尚书梦得二首》,诗中说“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白居易对刘禹锡的诗非常推崇,称他为“诗豪”。白居易写过《忆江南》词三首,刘禹锡也和了两首,刘禹锡在《白太守行》诗中称赞白居易政绩斐然,离任时“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白居易为什么叫香山居士

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曾常住洛阳香山寺内,因此自号“香山居士”。

832年,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将全数布施于洛阳香山寺。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宾客分司。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与刘禹锡唱和,时常游历于龙门一带。作《池上篇》、《醉吟先生传》自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