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历史名人  /  世界名人  /  席勒将崇高分为哪两种

席勒将崇高分为哪两种

时间:2023-11-20 14:10阅读数:1135

席勒的父亲是一位医生,做过军官,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13岁的时候,席勒被送进军事学院,在那里度过8年的煎熬生活,随着时代的改变,席勒在剧作的创作上发生了转变,开始创作历史剧。

席勒将崇高分为哪两种

1、观照的崇高

席勒认为,所谓观照的崇高,就是这样的对象,它是一种远远优越于我们的自然威力,但同时我们是否应该运用到我们的物理状态或道德人格来对抗它,这完全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这就是观照的崇高。

2、激情的崇高

所谓激情的崇高,是和观照的崇高相对而言的,也就是当一个作用于人的对象,不仅仅是作为威力,而且同时作为一种导致人毁灭的威力客观地提供给我们时,亦即自然不仅仅是证明,而是敌对地表现它的威力时,那么想象力不是自由地联系于客体,而是被对象所胁迫,必须与自我保存的本能联系起来。

这时的痛感是通过同情的方式感觉到的,它压倒一切审美的快感。而且只有当痛感或是纯粹的错觉和虚构,或是不直接表现为感觉而是表现为想象时,它才能成为审美的,并引起崇高感。简言之,与情绪激动和对我们内在的道德自由的意识相联系的异己痛苦的表象,就是激情的崇高。

席勒是启蒙文学时期的作家吗

他是德国18世纪著名的诗人、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在多个领域都获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是德国启蒙文学和“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德国仅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

在短暂的一生中,席勒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如《瓦伦斯但》《阴谋与爱情》《欢乐颂》《唐·卡洛斯》等。他的作品往往充满着愤怒的抗暴精神和要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他在1785年所作的诗歌《欢乐颂》洋溢着欢乐、进取的情绪,表现了乐观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该诗的一部分被贝多芬在其第九交响曲中采用作为主题合唱曲,传诵于世界。

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席勒不仅从事艺术创作,还进行了理论的思考。他从与挚友歌德在创作倾向的不同中概括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区分,发表了《论素朴诗与感伤诗》的诗学理论。

后期在历史剧创作的同时,他也发表了《论悲剧题材产生快感的原因》以及《论悲剧艺术》,对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性作了独到而精辟的阐发。

席勒的美育理论是什么

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这样,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也实现由形式向实质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