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历史名人  /  三国名人  /  鲁肃和诸葛亮的关系

鲁肃和诸葛亮的关系

时间:2023-11-21 17:08阅读数:2503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鲁肃和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鲁肃在草船借箭中帮助过诸葛亮,他们虽然各为其主,但有着相似的联合抗击魏国的思想。

鲁肃和诸葛亮的关系

鲁肃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谋士,鲁肃是东吴孙权的军师,而诸葛亮是蜀地刘备的军师。两人虽然辅佐的君主不一样,但却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好友。

鲁肃的人物特点

一、他首先是一位目光长远、有雄才大略的统帅。赤壁大战前,官居赞军校尉。在众人都主张降曹、孙权也犹豫不决的时候,他透彻地分析了形势并明确向孙权提出联刘抗曹的战略方针。

同时出使刘备处,最终促成并稳固了孙刘联盟。他的理论“荆州与国邻近,江山险固,士民殷富。吾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在一定程度上,称得上是和孔明隆中对相近的成就霸业的良策。

他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赤壁之战,孙刘两家以弱胜强,最终打败曹军,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鲁肃和诸葛亮的精心谋划。

二、他还是一个轻信、忠厚愚钝、优柔寡断性格严重之人。他为人忠厚诚实,也往往被诸葛亮、周瑜等人利用。在刘备借去荆州不肯归还时,他几次前去索要,而诸葛亮深知他的为人,竟告诉刘备他到时只需啼哭即可。

而他也确实看到刘备哭得伤心,几次动了恻隐怜悯之心,也顾不得各为其主,数次都无功而返。后来竟与刘备和诸葛亮签下文书,商定刘备夺取了川西,就还荆州。使得一向倚重他的孙权也忍不住责备说:“怎么如此糊涂,这样的文书要来何用”。

三、他还是一个胸襟广阔、举贤任能、爱惜人才、处处以国家为重的社稷之臣。周瑜临死之前,特意写信给孙权,推荐鲁肃继任大都督。鲁肃却力荐庞统。

他对孙权说“肃碌碌庸才,误蒙公谨重荐,其实不称所职。愿举一人以助主公。此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管、乐。现在江南,何不重用?”他不为高官厚禄所奴役,却主动让贤,推荐一个在各方面都超过自己的人代替自己,这是为了东吴国家大利而不顾一己私利、小利。

不仅如此,孙权见庞统个人形象太丑陋不能任用时,又将其举荐给刘备,足见其胸襟之宽广,对人才之珍惜。

诸葛亮的经典名言

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选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已:止。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做事,直到死才停止。

二、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

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是事物发展的一个规律。人生是由许多的小事构成的,每一件小事的完美,积累起来就是人生的完美。一个细节、一件小事,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

三、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出自诸葛亮《将诫》傲:倚仗;骄:骄傲。不倚仗自己的才华,而在别人面前表现出骄傲的神情,不以被宠爱而扬威。

四、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

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六、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出自诸葛亮《将苑》。军作战的将军不可以有骄傲的情绪,骄傲就容易对人无礼,对人无礼则容易失去人心,而失去人心则容易众叛亲离。

七、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出自诸葛亮《戒外甥书》。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