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历史名人  /  隋唐名人  /  李白和杜甫诗歌的差异

李白和杜甫诗歌的差异

时间:2023-12-15 15:54阅读数:312

李白,字太白,唐朝著名的诗人,他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代表之一。同一时期能够和李白相提并论的是杜甫,杜甫,字子美,同样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代表。李白和杜甫处于同一个时代,在唐朝时期他们相遇在洛阳,并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李白和杜甫诗歌的差异

1.写诗风格

李白的诗歌豪放不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称为“诗仙”。

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充满现实主义,被称为“诗圣”。

2.两者身处时代背景不同

李白身处盛唐,国势强盛,文人渴望建功立业,所以李白作为盛唐时代的文人,他所写的诗作也与时代相呼应,表现出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其诗感情热烈,气势宏大,想像丰富,语言清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所以杜甫的诗歌表现为格律严谨、情感内敛、沉郁顿挫、充满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以及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特征。

3.成长环境不同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

4.追求不同

李白终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与高蹈之间。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

而另一方面李白又受道家的影响,不时又有高蹈出世的想法,而且他也曾在深山隐居过。在《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表现了他对道家的崇信和对儒家的嘲弄和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的感情。

而杜甫就简单的多,他一生都在谋求获得官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他一生都相信自己能有朝一日“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他想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

他的《登高》全诗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一体。前两联写景,后两联结合自身衰老,归结到零落潦倒的根源。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名句。

5.诗体上的区别

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七绝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的前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使用的是散文句法。

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在诗的音美形美的方面李白稍逊于杜甫。而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

李白和杜甫分别后思念对方时互写的诗

杜甫和李白分别后,非常怀念和李白在一起的日子,写下了不少的诗句,如杜甫写的《不见》。

《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当然,李白也思念杜甫,他作了《沙丘城下寄杜甫》,表达对杜甫的怀念。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名人对李白和杜甫的评价

1.韩愈对李白杜甫极为推崇,在《调张籍》有言:“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2.白居易称赞李白杜甫的诗作:“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3.黄锦祥对李白杜甫同赞道:“执唐诗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4.苏轼感叹李白杜甫的作品:“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5.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明确提出“论诗以李杜为准”,他认为李杜是达到了盛唐诗歌最高境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