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的书法特点
米芾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书法家,他的书法造诣颇高,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由于其书风和性格的狂怪,人送称号“米癫”。
米芾的书法特点
米芾书法的笔法十分丰富,有其独到理解。
1.其笔法“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露、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有机融合起来。
2.他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
3.他自称“刷字”,体现他用笔豪迈,提按使转变化丰富,率意放纵。他的书法作品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
在结体上,他在前人行书的错落表现为左右的长短大小变化和上下的大小变化的基础上,还强调左高右低与左低右高,可谓独具匠心。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不论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长短、宽窄、大小的比例相差很大,对比强烈,使得结体变得意趣横生。他常用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增加了跌宕跳跃的风姿、俊逸飞扬的神气。
在章法上,他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随遇而变,独出机巧,给人以跌宕错落、腾挪跳跃之感。
米芾书法有哪些丰富性变化
一、有大小对比变化
行书要有变化,字形就必须要有大小的区分。按照楷书的规律,字形的大小根据笔画的多少而定,为了整齐划一,笔画多的字写小,笔画少的字写大,但是这样的太过呆板,没有生命和灵魂。
行书打破了楷书僵硬的变化,字形大小随自然的形态而变化,书写出的字就是灵活的、生动的。米芾的行书便是如此,大小变化特别丰富,有上下字大小的对比,左右字大小的对比,别具匠心,遵循自然的形态。
二、有向背对比变化
“向背”就是笔画之间的“相背”和“相向”,简单的说“相背”就是“内擫”,“相向”就是“外拓”。米芾的书法自然之中就寻求很多这种向背的变化,非常之丰富。
三、有开合对比变化
开合变化是米芾书法里常用的手法之一,为了打破字的平衡,结字时常常采用开合关系,有上开下合,也就是上宽下窄,像倒的金字塔,有上合下开,就是上窄下开,让字看起来险峻挺拔而不失重心。
四、有疏密对比变化
书法疏密的变化,有字内空间结构的疏密变化,有字与字之间整体布局的疏密变化,由笔画的松紧而定,笔画紧则密,笔画松则疏,所谓“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就是这个道理。这种疏密的变化在米芾书法里也是很常用的。
五、有参差的变化
参差就是不整齐,有上下结构的参差,有左右结构的参差,打破整齐一律的结构,追求参差错落的美。
米芾的行书处处可见这种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高右低,有的左低右高;上下结构的字有的上偏左下偏右,有的上偏右下偏左等,总之变化多端。
六、有收放对比变化
书法的结字必须要有收放关系,而且不仅局限于行书的收放,楷书也有收放关系。比如一个字当中通常都会有一笔是主笔画,这个主笔画表现出来的特征就是“长”,这个“长”就是放,反之短一些的笔画就是收。
董其昌说:“作品最忌者位置等匀。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张怀瓘《论用笔十法》中以敛为阴,以放为阳,他认为作字须阴阳结合。
这里的敛就是指收,书法若是没有收放,就缺乏灵动,没有生气。所以,要有收有放,阴阳结合,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米芾书法的收放关系做得很足,甚至有一些故意夸张,收放的对比强烈,程度相对较大,这也就是米芾书法的特点之一。
米芾的书法到底妙在哪里
第一,米芾的书法以其独特的四面特征而出名,别的书法家笔锋可以在收尾的时候产生,而米芾的书法在书写字体的开始就可以让字体产生不一样的感受,无论是字体的正面,侧面,左面右面皆可不同,所以米芾的书法被人们称为“四面书法”。
夸赞他为“四面埋伏”也不为过,正是因为有了米芾,中国的书法才能早一步比其他国家先行一步完成发扬书法的任务,这样中国的文化就可以在历史上被其他国家所称赞。
第二,米芾的书法主要以侧锋为主,侧锋就是让字体看起来有自己灵动的特点,米芾的书法不仅用到侧锋,他也是需要用中锋作为辅助的,中锋的辅助作用就是让侧锋比较尖锐的字体看起来圆润饱满,就像新鲜的水果让人垂涎欲滴。
米芾的字体不仅让人产生灵动的感觉,而且他的字体还能给人一种特别轻快的感觉,让人觉得像是在奔跑一样,产生青春运动的年轻的感觉,这样的字体可以让人们的精神跨越年龄,穿越人海来让读者观赏。
第三,米芾的字体侧锋,中锋,收尾都是一气呵成的书写方式,普通人是非常难达到这种境界,刚开始的时候用墨特别的厚重是因为墨多,这是自然状态,而米芾把这种状态转化为天然的状态,而且并不多余的书写方式,这就让很多人为之敬佩。
并且他的写作手法可以说是行云流水,就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一样。米芾的书写方式可以称得上非常富有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