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历史名人  /  宋元名人  /  白朴和马致远的天净沙对比

白朴和马致远的天净沙对比

时间:2024-01-09 15:37阅读数:1346

戏曲散曲在元代时期达到了高峰,当时的戏曲家、散曲家人才济济,其中最引人著名的就是元曲四大家。马致远就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涉及很多内容,有戏曲、散曲、散文、诗歌等,其中最有名的作品,是他的小曲《天净沙·秋思》。

白朴和马致远的天净沙对比

1.内容不同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2.艺术手法不同

马致远的《秋思》,把秋天苍凉迟暮的九种自然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巧妙地传达出天涯游子寂寞孤苦的情思,简捷的几笔便把一幅苍茫萧瑟,感怀悲秋夕照图,立体般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白朴的《秋》,把秋天12种自然景物: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铺陈给读者一幅美丽辽阔、丰富多彩的画卷,达到一种无我之境。

两位元曲大家都以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写出了秋景的苍凉和丰富多彩的深刻内涵。他们以不同的心境写出了大自然的秋色、秋景和秋意,把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水彩泼墨般地飨现给了读者。

3.意境不同

马致远的《秋思》将天涯游子孤寂无依的情怀与心境,通过一组蒙太奇图像灌注到读者意识之中,使读者与作者之间产生一种共鸣,充分表达了游子思乡、倦于漂泊的情绪。“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贯穿的一条红线,一切景物都是透过在天涯的断肠人感受到的。

白朴的《秋》作者却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从静到动,从动到静,使这首小令余味无穷。整首作品,从着色用墨到格调韵致非常和谐,浓淡相宜,远近有序。白朴的小令,恰恰出于同一种审美意境。

王国维先生分析认为:“白曲属于‘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马曲由于构图简洁,意境幽深,语言明白如画,言外有无穷之意。‘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成为散曲中的绝唱”。

马致远有什么成就

1.杂剧成就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擅长用叹世超世的形式,虚掩其外,而愤世抗世的内容,则深寓其中。

虽其大多数杂剧的戏剧效果不是很强的,但前人对他的杂剧评价很高,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剧中所抒发的人生情绪容易引起旧时代文人的共鸣,二是语言艺术的高超。

2.散曲成就

马致远是元代散曲大家,有“曲状元”之称。其散曲题材领域广、艺术意境高、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太和正音谱》评为“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

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之意。又若神凤飞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

3.小令成就

《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被誉为“秋思之祖”。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与他的小令《秋思》和套曲《秋思》构成了马致远艺术创作的三座高峰。

简述马致远散曲的艺术特色

1.马致远制曲长于心理刻划,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

2.他的散曲语言清丽本色,人物栩栩如生,意境高妙,提高了散曲的意境。其主要表现为:

①曲中有画。他充分发挥散曲语言的丰富性和自由性,对事物进行细微而传神的描绘,构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②语言多姿。马致远在散曲中常用口语,语言合乎作品的特定情景而个性鲜明,具有摇曳多姿、绚丽无比的特点。

③马致远还善于化前人诗句,信手拈来,毫无痕迹具有富于文采、飘逸洒落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