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起源于哪个省份
昆曲全名叫昆山腔,是古老的一种戏曲形式,它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的表演艺术包括唱、念、做、打四种表现手法,以唱为主,以念为辅,做和打为辅。
昆曲起源于哪个省份
昆曲起源于江苏苏州昆山。由南曲戏文在元末明初时期发展到江苏昆山一带后,融合当地语言结合而形成名为“昆山腔”的南曲地方声腔。
嘉靖年间经过魏良辅和梁辰鱼等人的革新,昆山腔吸收北曲及海盐腔、弋阳腔的长处,使之缠绵悱恻,形成了有一唱三叹和委婉细腻、流利悠远的“水磨调”,昆曲也至此成型。
梁辰鱼将根据新昆山腔所创作的《浣纱记》传奇以昆曲形式搬上舞台,使原来主要用于清唱的昆曲正式进入戏剧表演领域,进一步扩大了影响且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剧坛近300年。
昆曲的流派有哪些
1、昆山派
昆山派是明代中期的戏曲文学流派,产生于以魏良辅为首的昆腔革新运动中,主要特点是讲究戏曲的音律,有讲究词藻。戏剧作品主要有梁辰鱼的《浣纱记》、张凤翼的《红拂记》、许自昌的《水浒记》等。
昆剧从顾坚创立昆山腔开始,到魏良辅改良昆山腔,一直打造的都是高雅的昆曲艺术。而“骈俪”这种行文讲究结构工整和声律和谐的对偶文体手法,由于使用时存在硬凑句式来堆砌辞藻的情况,所以为文坛所唾弃。
昆剧的高雅追求在这段时期渐成风尚,但“昆山派”存在着宾白中有较多累赘的对偶,过分雕凿文辞,使用的一些令人费解的典故等远离百姓的弊端,这种情况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及改进。
2、吴江派
吴江派是明代戏曲文学流派,以吴江人沈璟为首,其他的成员还有顾大典、叶宪祖、卜世辰、王骥德、吕天成、冯梦龙、范文若、袁于令、沈自晋等。
沈璟发现梁辰鱼时代的戏文有过于雅化倾向,于是提出主张,要把传奇写得平民化、通俗化。沈璟的戏剧理论一是“声律论”,即要求作曲“依腔合律”,包括厘订曲谱、规范句法、律定字句的平仄、阴阳、韵位等。
另一是“本色论”,即要求声音“僻好本色”,要求戏曲语言要贴近生活,通俗自然,不仅允许传奇语言运用俚言俗语,甚至主张净、丑角色用苏州方言来插科打诨以吸引下层观众。
昆曲的创作风格如何
昆曲艺术风格以“细腻悠远、婉转委婉、淡雅缠绵、含蓄含深”为特点。昆曲作家在人物创作上善于以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知,运用灵动,独到的笔触,精致地刻画人物的多重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丰富,具有独特的个性。
语言方面,明代昆曲剧本的语言特色不同于宋元南戏、杂剧,具有典雅工丽的文人风格,追求清丽、工整,带有书卷气的典雅格调,是明代昆曲作者共同的艺术趋向。
明昆曲作品较少运用方言俗语和口语,曲词衬字也不常用,多用典雅清丽的书面语言;清昆曲剧本在语言上主要是继承了汤显祖的文学传统,本色与文采相得益彰,风格清丽流畅,重视宾白和科诨,是曲艺人们的卓越创造,它将文人剧作通俗化、群众化,使剧种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
创作方法上,明代昆曲创作中的浪漫主义,突出表现在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题材作品中,多采用梦幻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获取纯真的爱情,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最杰出的代表。
到了清代,昆曲发展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并逐渐取代了长期以来主导昆曲创作的浪漫主义,尤其在当代历史题材创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