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父母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父母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2025-02-221650阅读量
  • 父母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自从孩子上学之后,家长需要操心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了,其中最让父母担心就是孩子会产生厌学的心理障碍。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家长最需要的就是激发出孩子的内驱力,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减少厌学情绪的产生。

    父母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1、给予孩子充分的学习自主权。什么叫自主权?就是在没有人逼迫的情况下,自己打心眼里想做,对孩子而言,学习不是为了讨好父母,也不是为了逃避惩罚,就是发自内心的想去学。当孩子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学,学什么的时候,他的自主权其实也就释放出来了,特别是对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对“自己做主”这件事毫无抵抗力,只要能自己说了算。给孩子学习的自主权,是唤醒他内驱力最基本的条件。

    2、带着使命感持续努力。孩子其实都有归属感,都想被需要,只有被需要生活才会更精彩。只是为了自己而活,太狭隘、太没意思,往往没了方向。为了别人、为了世界、带着使命感去生活,就会感觉浑身充满力量。什么是使命?应该去做的事就是使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有改造世界的想法,用使命感鼓励孩子学习,让孩子找到人生方向,为之持续努力,是个非常不错的方式。

    3、以向往成为的人为目标。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偶像,有的喜欢影视歌星、有的喜欢科学家、有的喜欢工程师、有的喜欢平凡岗位但具有匠人精神的人,只要是偶像是积极向上的,都值得尊重。在引导孩子爱上学习时,可以让以向往成为的人为目标,孩子的斗志将被点燃。

    4、点燃孩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有目标不代表能读某一学科突然就感兴趣了。想要孩子真的学习成绩能够提升,那么除了给孩子奋斗的目标之外,还要让孩子切实的感受到学习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并且这个兴趣的培养越早越容易成功。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学业知识含量还没有高年级那么多,正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好时机。

  • 激发孩子内驱力的办法

    内在驱动力的定义: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在学习中,孩子如果能够拥有内驱力,就会更加的热爱学习,更加的有自信。

    激发孩子内驱力的办法

    1、温柔平等地沟通。采取高压政策,逼迫孩子的方法往往行不通,无法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孩子心服口不服,父母管一管,就学一会儿,父母不管就不学,学习好像是给父母学的。父母要放下架子,平易近人,温柔平等地和孩子沟通,急不得,慢中生快,一开始别给孩子定太高目标,跳一跳够得着,欲速则不达。

    2、耐心陪孩子学习。父母陪孩子学习不是看父母有多高的学识能力,关键是耐心,孩子刚开始学习,不要期待太高,看到孩子有错误,没有必要大发雷霆,写错了,让孩子自己改过来就是了。相信孩子的能力,学会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收获的是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3、把批评改为夸奖。越是成绩差的孩子越希望得到鼓励,如果老师和家长夸对了,孩子就会产生很强的成就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力也就被激发出来。试着把批评改为夸奖,掌握好度:“八分夸奖,两分批评。”孩子主动写作业,解出一道难题,成绩有进步时,给予孩子及时正确的鼓励和夸奖,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更强。

    4、给予孩子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孩子上了高年级,尤其是上了初中后,孩子已经不需要父母陪伴写作业了,喜欢自己安排学习计划,父母就需要改变策略,给予孩子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当孩子真正想认真学习时,是用不着父母催促的,父母越催孩子越逆反。父母提醒孩子学习,也要云淡风轻,采用商量的口气,而不是强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 孩子动手打父母后如何教育

    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注重掌握一定的实用技巧,否则孩子或将出现叛逆情绪强烈,仇视父母,动手打父母的现象,这是非常严重的,如何与孩子和睦相处,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呢?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动手打父母后如何教育

    首先,家长要保持自己情绪的冷静,千万不能和孩子对着骂,这样只会让事情发展的更加严重,要通过合理的方法来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并且告诉孩子大人事最错误的一种做法,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也要起到好的作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发火,更不能打骂其他的家人和孩子。

    其次,了解孩子情绪和原因。当孩子还手打父母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原因。有时,这可能是因为孩子情绪波动或压力过大导致的,也可能是受到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培养尊重与自我控制。尊重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对于教育孩子来说尤为重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动,我们可以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感受。并且我们还要教导孩子自我控制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冷静地处理各种情绪,避免不理智的行为。

    第四,建立孩子的是非观,在教育孩子之前家长要明白,用暴力行为教育只会适得其反。即使孩子犯错,家长也不要第一时间选择暴力惩罚。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暴力行为,一定要在第一时间严肃告知他这么做不对。

  • 小孩子做错事父母该如何教育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犯一些错误,尤其是孩子,他们的内心还不成熟,很容易出现做错事的情况,面对孩子做错事,家长千万不能打骂孩子,要理性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接纳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的正确行为。

    小孩子做错事父母该如何教育

    父母要理性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家长应该要意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或做错事,父母首先要理性看待孩子所犯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才有可能控制和缓和自己的情绪。

    父母要懂得接纳孩子的情绪。通常来说,孩子犯了错或做错事的时候,心理其实处于最脆弱、压力也是最大的时候,他们急需父母的接纳,因此家长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等到孩子的情绪完全平复和稳定之后,再去引导孩子直视自己的错误,那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通常都能收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同步帮他建立起规则意识。有的孩子会故意去犯一些原则性的错误,对于这样的错误,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要比对孩子简单粗暴的批评和贴上负面标签等做法,显然更为重要的多。帮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至少能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帮助孩子树立勇敢和用于承担责任的优良品格。当孩子犯错时,是培养孩子分析错误和弥补错误的最佳时机,通过让孩子承担一部分他能够承担的责任,并通过孩子亲力亲为去积极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对培养孩子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错误的良好品格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 孩子不尊重长辈父母如何教育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在父母长辈的溺爱中长大的,这很容易将孩子养成不尊重父母的性格,这种情况尤其出现在孩子的叛逆期,一些孩子甚至出现打骂父母的现象,亲子关系更是陷入冰点。

    孩子不尊重长辈父母如何教育

    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家长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不鼓励孩子对长辈不尊重的行为。

    培养孩子的礼仪意识:教育孩子要懂得尊重长辈,例如,遇到老人要让座、不打断长辈的话语、不说脏话等。

    培养孩子的沟通技巧:教育孩子要学会尊重长辈的意见和看法,学会礼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直接反驳或者忽略长辈的意见。

    制定合理的惩罚措施:如果孩子在长辈面前有不尊重行为,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例如口头批评、禁止使用电子产品等。

  • 初中生父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初中时期的孩子多已进入叛逆期,这个时期,孩子的性格比较倔强,非常不喜欢听从父母的管教,这是很常见的,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盲目打骂,要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引导孩子疏解情绪。

    初中生父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需要独立思考问题,需要有自己的主见。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给孩子充足的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意见。

    其次,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多种多样,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尽量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支持。

    第三,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初中是孩子学习的重要阶段,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尽量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困难,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第四,耐心倾听,平等交流。对待孩子像就朋友一样,耐心倾听,平等交流,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施压,时间久了,孩子容易封闭自己,觉得父母不懂自己,交流就会越来越少。

  • 孩子老撒谎父母应如何处理

    说谎几乎是每个孩子都做过的事情,孩子说谎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虚荣心作祟,也可能是逃避责罚、吸引关注等,面对孩子说谎,家长千万不要打骂孩子,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及时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问题,以身作则教会孩子诚实守信。

    孩子老撒谎父母应如何处理

    1、长用平静的心态询撒谎的原因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撒谎,一定不要生气呵斥孩子,尤其不要因为孩子的撒谎行为上升到批评孩子的人品,直接给他贴标签:坏孩子。这对了解事情经过于事无补。相反,会把孩子推离父母更远。

    父母真正需要做的,是态度温和,语气平稳、平静耐心的引导孩子把事情原委说出来,并就事论事。

    2、理性对待,对症下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