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和港湾,父母一言一行从小对孩子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也远大于其他人,所以父母的思想和行为及教育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中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首先,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对着干”;
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其次,家长认识上的错识,造成教育方式不当。
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
再次,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沟通,产生思想矛盾。随着中学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
初中生的厌学心理,都是有哪些原因造成的,又有哪些对策呢?这里主要讲解三点:一、家庭原因、二、社会原因、三、自身原因。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一、家庭原因
家长希望孩子通过读书改变自身命运,从小给孩子灌输这方面的思想。这样固然可以鼓励孩子树立崇高理想,确立人生目标。但是,人的先天禀赋不同,有些孩子,受自身智力因素制约,无论如何勤奋努力,也始终不能成为最优秀的群体。如果家长不顾及孩子智力局限,总是不切实际地给孩子施加压力,而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许,就表现出失望、痛心,然后对其进行否定,认为孩子辜负了自己的付出。这样,是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会令孩子感到很痛苦。
基于家庭原因,这里给出五点建议: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一个安静的书房,适合孩子阅读的齐全的书籍,固定的学习时间,温馨的学习氛围。
-
大部分孩子进入初中后,也就进入了青春期,孩子会出现逆反心理,做为家长要正确引导,要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现在孩子学习压力非常大,家长想要和孩子交谈就要先走进他们的内心。
初中生孩子逆反心理怎么沟通
1、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对于初中叛逆期的孩子,家长不能再过多地批评指责了,应该多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孩子,让孩子觉得在家长的眼里,自己也没有那么糟糕,家长还是喜欢自己的。
2、用启发式提问与孩子沟通。有些父母会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其实潜在的意思就是孩子没有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与孩子沟通,不是强迫孩子要听自己的,还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启发式提问就是用问句的形式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是尊重孩子的一种方法。
3、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很多孩子不愿意学习的原因是自己的成绩并不是很好,而且又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励,这样会让他们失去信心。孩子心里会想,我努力了,也有进步了,但是你总是看不到,我就不想再努力了。
4、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父母想要让孩子爱学习,自己就要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先问问自己,自己在家里是经常看手机,当孩子在一个爱学习的氛围当中,父母间经常谈论着学习中的一些话题时,孩子也自然会受父母的影响,会感受到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价值。
-
孩子进入初中之后,也就正式进入了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不过家长别担心,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家长平时对孩子多关心、多沟通就好了,孩子需要被爱,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初中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初中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中学生对自己过度不自信的一种表现,在实际生活中,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过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在性格上通常表现为害羞、内疚、忧郁、焦虑、失望。
2、逆反心理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
-
初中生孩子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有:不愿意和父母沟通,经常玩手机,喜欢和父母对着干,厌学,甚至离家出走等;家长们面对孩子的种种状况,感到心力交瘁。那么,初中生逆反心理家长应该怎么办?
初中生逆反心理家长应该怎么办
孩子逆反心理严重,这时候父母不应该对他苦口婆心的唠叨,这会让他觉得你是在认错在补偿,他会觉得恶心反感,父母应该适当的调整工作时间和在家时间,不要太刻意和明显;只要他不做出什么太大的有损利益的事,就不要那么刻意去阻止他,最好不要说“应该”“不应该”“对别人造成伤害”等等;而说“别这样,对你不好”这会比较让人感到亲切,让他觉得你还在意他。
家长要与时俱进,让孩子感觉没有代沟,和孩子一起成长,知道他们的需求和爱好,不能一直把他当做孩子看, 家里的大小事情真诚的邀请孩子参与决定,比如买东西,先征得他同意认可,如果不出原则的问题,不需要反对他的意见,即使犯点小错误也不要斤斤计较,谁小的时候都曾范错过,把自己和孩子差不多大时候的囧事,也一笑而过的和他分享分享。让你们成为朋友一样交流,但是孩子的心思,和囧事,一定要保密更不能做笑料。
初中生了,孩子判断能力非常强,和他说话的时候,不能太多大话套话,不要老说现在不怎么样,以后就会怎么样,这些问题留给孩子自己考虑,尽量不要说小时候带他有多辛苦,把孩子小时候带给我们当父母的快乐告诉他,心理不要想孩子来完成你自己的没有达到的愿望,不要对孩子报期望太大,适可而止,孩子在学校本来就竞争强,压力大,在家要帮孩子解压,理解孩子的心理。
如果你真正了解你的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坚持下去。 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你给予爱和尊重,孩子会加倍理解你,相信孩子的叛逆行为会少一些。
-
初中生的年龄大概都是在12到15岁左右!在这个时期在心身方面都发生了非常剧烈的变化,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的重要的,家长要及时加以引导。那么,初中生逆反心理有哪些呢?
初中生逆反心理
第一个就是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也就是个体性的一个增强,你就是有了自我意识逐渐有评价别人长相评价自己,他非常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渴望得到承认和尊重!很重视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伴随自我意识的发展,他的独立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他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去依赖家长和教师,而是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所以显得格外的逆反和叛逆!
第二个方面就是他认知能力的发展啊,这个时期的孩子,他的感知达到很高的程度,他们的视觉听觉受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灵敏性他可能会超过成人,他观察事物的持久性专注力记忆力得到显著的提高,他的理解性也比较增强了,思维的发展是认知能力提高的主要标志。
初中阶段基本可以完成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抽象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基于这种抽象思维孩子他可能会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这些想法就导致会过度的依赖思维,依赖思维的同时,他就会对现实持一些批判性的态度,那么当家长去干涉他的个体性的时候,他就容易出现这种逆反心理!
第三个方面就是情感的不稳定性,因为少年期它是一个伴随着成长的一个时期,他们会时刻处在一种矛盾的心理,独立跟依赖,自觉跟幼稚,因此情绪情感的表达是非常的强烈快速狭隘和肤浅,他们也会因为知识经验的不足缺乏判断力不能正确的区别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什么是虚情假意,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显得不够冷静,所以在表达他自己的观点和主见的时候就会显得非常的具有攻击性对抗性!
-
孩子打父母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现象,当父母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教育方法,因为孩子打骂父母的情况,多与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和不正确的榜样作用有关。
初中生打父母是不是有心理问题
打骂父母的孩子当然是一种不正确的心理,是一种过激的心理,作为孩子不应该打骂父母,而应该尊重父母。
很多孩子形成不健全人格背后的原因与纵容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孩子做错事情时,父母不是选择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而是无底线的包容。
所以孩子长大后容易是非不分,变得极端、戾气冲天,以至于做出打骂父母的行为。
除此以外,孩子形成不健全的人格,经常会动手打自己的父母,也往往是受到了家庭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