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教育资讯  /  生活  /  放假期间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

放假期间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

时间:2024-08-01 14:46类型:生活阅读数:1258

假期期间完全拒绝孩子玩手机是不可能的,在玩手机这件事情上,家长需要把制定规则的权利去交给孩子,然后把监督执行的功能留给自己。

放假期间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

第一:最小行动法,拒绝拖延。

孩子跟我们其实差不多,想着已经玩了很久的手机了,该放下了。可是手机中刚刚看到了一半的东西对他们的吸引力还很强,所以在拖延症的作用下,他们就会告诉自己:好的,看完这个我就放下手机。

但是看完了这部分的内容之后,孩子又会被其他部分的内容吸引走,循环往复,等他们真正放下手机,已经好几个小时过去,也已经到了你容忍的边缘了。

拒绝手机,要让孩子掌握最小行动法。什么是最小行动法?顾名思义,就是用最小的行动换取最大的成果。问问孩子,将屏幕按黑是不是很简单?是不是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做到?

好,我们不要要求孩子马上摆脱手机,可以跟他约法三章。到了规定不玩手机的时间之后,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屏幕关掉,维持三秒钟。别小看了这么小小的一个动作,这其实是将孩子之前的沉迷打断了。有一个打断的动作之后,孩子没法习惯拖延,而是会转换思维:那就先看到这里吧。

第二:注意力转移法,从兴趣出发。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应该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我们是想不起来要玩手机的。比如跟朋友聊得很开心的时候,比如在外面逛街的时候等等。

为什么?因为很明显,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内心的意愿是比玩手机更强烈的。

甚至在孩子这个群体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家长越是不爱管的孩子越喜欢看手机,可是周末、假期之类的时候会带孩子出去玩,享受亲子时光的孩子,他们对手机的兴趣会小很多,因为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收获了足够的快乐。

要在现实世界里帮助孩子建立起他的兴趣爱好,平时也应该多带他出去转转,看看展览、学学风物人情。既能够学到新知识,也是难得的亲子时光,可以让家长和孩子建立更融洽的关系。

让孩子明白,除了手机之外,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有了这个前提认知之后,当孩子再捧着手机很难放下的时候,提醒他:想想看你的那些兴趣爱好。与那些东西相比,手机是不是让人意兴阑珊了呢?如果做完了作业就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不是会更主动?

同时,也要培养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不要将学习作为一种“玩手机玩过头了”的惩罚,这样孩子对学习的反感只会更重,下意识地觉得“我不想学了”。

第三:强制远离法,形成习惯。

我说的强制远离,不是一刀切地没收掉孩子的手机。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总是越不给他玩,他越是想玩,就会跟你上演“三十六计”,就是要想方设法地玩手机。

可以给孩子留出一定的玩手机时间。但是手机不能让孩子二十四小时携带,在孩子专注地做某件事,不管是写作业、阅读,还是磨炼某种技能,都要收走孩子的手机。

否则孩子不管做点什么,都容易被手机影响:一会儿来了一条推送,一会儿有个朋友找他一起玩游戏。哪怕没有消息过来,孩子也会放出一部分注意力在手机上面,就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重要消息。

没有重要消息,说到底就是习惯问题。要将孩子的习惯从“有一条消息看一条”转变为“消息可以集中看,做别的事情时远离手机”。这需要家长长期的监督,让孩子逐渐适应没有手机的学习过程。如果孩子做得好,可以适当地给予奖励,增加孩子的自律成就感。

平时孩子学习,也尽量少向手机求助,多使用纸质工具书。在家上网课的时候,注意要把其他应用的后台关掉,专注于学习。

为什么手机、游戏、平板、电脑、电视,对孩子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

趋利避害是本能

人天生有着“趋利避害”的本能,总是喜欢轻松、愉悦的事情,尽量躲避压力、困难,孩子更不例外。一个学期的辛苦学习之后,能放松享受简单、舒适、无压力的东西,绝对是很舒服的事情。

每天在学校里,老师讲的永远是学习呀、做题呀、考试呀、分数呀等等;回到家,父母张口闭口就是分数、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

你一定不知道,这些窒息的语言无形中让孩子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增添了很重的心理压力。而手机也好、平板也罢,或者游戏,都恰好可是释放压力,给自己一个独立自我的空间,从而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和压力。

游戏刺激充满乐趣

游戏的刺激和等级机制,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理给孩子增添了很多乐趣,让孩子孩子爱不释手。

手机强大,我们离不开

智能手机功能强大,非常方便生活。现在购物常见的就是拿着手机微信购物。当然还可以抢红包、K歌、自拍,购物、看电视,读书等等。

面对孩子玩手机,家长应该怎么做

一种是强硬的家长。将手机没收,或将游戏卸载。如果孩子偷偷玩,就打骂一通。

一种是软弱的家长。父母奈何不了孩子的哭闹和胡搅蛮缠,只好举白旗投降,听之任之。

第一种家长看似赢了,但付出的代价很大。首先,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其次,孩子没有发展出自律精神的机会,他很可能会偷偷借同学的手机玩游戏,不会从根本上对自己负责任。凡是爹妈说过“不许玩游戏”的,孩子一定摸了游戏就不肯放手,只要有个机会就赶快玩。再次,家长监督的成本很高,一不留神,手机、平板电脑就被孩子找到了,孩子也容易学会欺骗父母。

第二种家长,会让孩子为所欲为,并学会怎样用发脾气来控制父母,怎样让父母感到内疚,怎样对父母表示抗议。这些孩子常常冲动、任性,无法控制,无法管教,并成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合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