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历史名人  /  当代名人  /  贾平凹的作品《废都》

贾平凹的作品《废都》

时间:2023-10-11 13:53阅读数:540

《废都》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93年首次在《十月》杂志刊载,并于当年6月由北京出版社推出单行本。

贾平凹的作品《废都》

《废都》中贾平凹借西京来象征已经逝去辉煌的古都西安,并通过对作家庄之蝶、画家汪希眠、书法家龚靖元以及艺术家阮知非这“四大名人”起居生活的描绘,展示了浓缩的西京风光。

该小说以庄之蝶与牛月清、阿灿、柳月、唐宛儿等几个女子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描写庄之蝶这样一位颓废厌世的知识分子在西京的种种故事,并借助庄之蝶内心的矛盾冲突,来表现社会变化于个人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该书却在世界获得了极高的赞誉,被翻译成日、法、英、韩等多国文字出版,并在1997年获得了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创作《废都》应当说是贾平凹长久以来的一个文学愿望,《废都》是贾平凹创作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的写作题材几乎不涉及都市。在《废都》里贾平凹将视野由过往的乡村转向城市。

贾平凹创作的情感基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贾平凹在《废都》中毫不掩饰自己对城市的厌恶之情,生活中遭遇的种种不幸让贾平凹的心理以及精神方面都遇到了很大的难题,因此他想寻找一种能够相对释放、解脱自己情绪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正如他自己在《废都》的后记里说。

贾平凹的创作特点

1、小说创作特点

单纯入世,该时期的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是以童年的眼光看待生活,作品写得单纯而抒情。如《兵娃》《姊妹本纪》《山地笔记》《早晨的歌》,勾勒出人物的生动形象,描绘一幅特定的生活环境,充满着生活气息和山乡情趣。其中《山地笔记》带有很大的浪漫主义成分。

复杂处世,通过观察社会中错综复杂的矛盾,艺术修养也有所提高。他采用了非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于有效地揭示特定的思想主题,可感性极强地表现当代生活和当代人的心理,对于继承独特的美学精神,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

实现了“冷静观世”的创作境界 ,追求思想艺术境界的高度成熟,在哲学思想方面有一定的复杂性,是经过深刻思考严肃实践的。如《商州初录》的写法主要是吸收消化古典文艺的美学精神所形成的 ,传达一些朦胧的时代气息。

2、散文创作特点

20世纪80年代初期,贾平凹的作品中充盈着一种空灵静虚之美。作品中描写家乡的人、物、事多呈现出一种古朴的和谐,多是描写粗犷荒芜的西北生活,这一时期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悟、苦和恋。如《丑石》《一棵小桃树》《溪》《文竹》等通过写一个事物来寄托他的美学情思。

90年代后期,贾平凹摆脱形式技巧的束缚,把社会和人生的独特体察、内心情绪和感悟直接呈现文中,作品显示了与城市和现代人的隔阂。如《说房子》《说女人》《说美容》《说打扮》《闲人》《忙人》《名人》等,写出城市生活的种种怪诞病态,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国民劣根性的内容,缺乏厚重感和透彻性,让人读来只感受到现代人生活和生存的逼仄和压抑。

贾平凹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一是体现了一种诗意美,对心境形象和生动的客体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二是吸收和借鉴了古典文学的创作精髓,体现了深厚的佛教色彩文化。散文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和禅宗文化思想,在写实画散文创作中超脱了实际的内涵,提升散文创作的艺术美。

贾平凹的人物影响

1、贾平凹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是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品蕴含的启蒙意识,持续探索于当代文坛的乡土写作,表述其乡土情结和乡土观念,刻画其乡村社会的精神结构,探讨乡村文化的道德规范,汇聚于新时期的乡村社会建设进程。

2、贾平凹作品在海外的译介传播主要涉及英语、法语、德语、越南语、日语和朝鲜语。自20世纪70年代起,贾平凹的一些中短篇小说就通过国家外文局的《文学》杂志和“熊猫丛书”项目被译介到海外,但译介情况并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