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历史名人  /  明清名人  /  王守仁是哪个朝代的

王守仁是哪个朝代的

时间:2023-10-18 15:18阅读数:686

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世称王阳明,明朝绍兴府余姚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王守仁是哪个朝代的

1、明代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2、王阳明出身名门望族,少时即有四方之志。早年师从大文学家娄谅修习程朱理学,拜谒大军事学家许璋研学兵家韬略;成年之后,又辗转沉溺于诗文词章、佛老之学;初入官场,又因忤逆宦官刘瑾,遭致廷杖冤狱。

3、直至谪官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境内),始得顿悟“格物致知”道妙,遂成陆王心学集大成者;步入天命之年,平叛安民治世有功,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受封新建伯,系明朝积功受爵的三大文臣之一。

4、嘉靖七年(1529年),卒于江西南安(今大余县境内),葬于浙江洪溪(今绍兴市境内)。隆庆初年(1568年)追授新建侯,谥文成,世人又称“王文成公”;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著有《王文成公全书》流传于世。

5、王阳明创立的“心学”思想,在明朝以后的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均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与孔子、孟子、朱熹一道被后世尊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教育层面

1、倡导举办书院

为力求达成革除“心中贼”的愿景,王阳明施政格外重视道德教化的运用,积极致力于学校教育的推行推广,倡导以书院“宣扬至仁、诞敷文德”。

自龙场开办龙冈书院起,王阳明每到一处都大力兴办书院教育,将其作为官学教育的有力补充,面向社会下层和民间士子开放办学,旨在对民众进行较为系统广泛的传统道德教育。

力求教人“明人伦、习礼仪、移世风”,希望以此培养合格的封建士民,达成办学治天下的目标,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百姓对国家的认同。

仅明朝嘉靖年间,广西一地新建书院就多达31所,占全国同期新建书院的42%。明清时期富有盛誉的南宁敷文书院,即为他生前创办的最后一所书院,阳明心学也由此闻达南疆。

2、大力兴办社学

王阳明不仅重视正规书院的教育,还重视面向平民子女的“社学”教育。王阳明认为,教育的重心在于彰明人伦,儿童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蒙以养正”。

即在启蒙时期培养儿童正直的品行,提倡进行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教学,主张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儿童天性,培育少年儿童学习兴趣。

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阳明在赣州新建“义泉、龙池、富安”等社学5所,并先后颁布了《兴举社学牌》《颁行社学教条》等多项法令,明确社学办学条例准则,督促各级官吏精选优待教师,促进了社学教育的兴盛。

3、主张四民力业

王阳明认为,“四民异业而同道”“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

对待士农工商应该一视同仁,反对“耻工贾”的社会风气,认为工商其作用“犹其士与农也”,他还提出商人“虽经日作买卖,不害其为贤为圣”。

巡抚南赣期间,王阳明也曾在《议南赣商税疏》中,多次倡言推行促进当地经济兴发复苏的执政主张,并严令申斥官吏不得威逼鱼肉乡民。

王守仁的心学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为历代儒客推崇。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

至明朝,陈献章开启先河,从陈献章倡导涵养心性、静养“端倪”之说开始,明代儒学实现了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变,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陈献章之后,湛若水和王守仁是明代中晚期心学的两个代表人物。湛若水在继承陈献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其心学宗旨“随处体认天理”,而王守仁(即王阳明)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

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守仁的阳明心学直接的源头是“陈献章心学”。

其中阳明心学最著名者六人,据黄宗羲《明儒学案》载:“南中之名王氏学者,阳明在时,王心齐、黄五岳、朱得之、戚南玄、周道通、冯江南,其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