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王安石的恩怨
苏轼和王安石都是宋代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们同样都擅长写诗、作词、写文,也都是宋代官场的宦官。同时,他们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和王安石的恩怨
苏轼与王安石互相看不顺眼,这事几乎众所周知。
但要说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针对王安石变法——苏轼站在王安石的对立面,反对变法,也是因此被卷入了“乌台诗案”遭贬官。
可除了王安石变法这一回事,苏轼与王安石之间还有数不清的“恩怨情仇”,他们家族积怨已久,却仍能欣赏对方的才华。纵然政见不合,在苏轼遇难时王安石仍竭力营救。
当知晓来龙去脉,更让人感慨:原来政见不合,又惺惺相惜的君子之争,才更有魅力!
纵然王安石与苏轼政见不合,彼此看不顺眼,可王安石从未“公报私仇”,仍旧珍视他的才华,明白苏轼确有才能。事实证明,王安石没有看错——苏轼一生多次被贬官,每到一处,他总能用自己的力量造福百姓,促进当地发展,也总能深得民心。
王安石和苏轼虽然彼此互不买账,可仍不耽误,他们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
苏轼和王安石谁官大
官职大的是王安石,王安石最高做过宰相。
王安石(1021——1086),最高官爵为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观文殿大学士、荆国公,真正的宰相,约等于现在的正国级,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苏轼(1037——1101),最高官爵为礼部尚书,约等于现在的副国级。
苏轼和王安石的关系是什么
是政敌亦是朋友。
苏轼和王安石虽然在朝堂上势不两立,观点相左,但是在文学修养和为人处事上,两人心心相惜,互为赞赏。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吧。在世人眼中,苏轼和王安石是天生的死对头。当时的北宋官场上,分为守旧和革新两派,也称旧党和新党。
旧党的领头人是司马光,新党的老大就是王安石。司马光也是欧阳修的门生,苏轼的好友。苏轼的政治观念与王安石南辕北辙,大相径庭。苏轼比较传统守旧,是传统的儒家学子。而王安石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说做就做。
并且他提出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比较符合现代人的思想。无论在哪个方面,苏轼与王安石都格格不入,天生犯冲,必然是对立的政敌。苏轼与王安石的不合,都是在前期朝堂上的观点不一样,但两人都是为国为民,忧国忧民。但是他们两个人都是品格高尚,在学术上都有很大成就的人。
虽然是朝堂上的天敌,却是人生中的知己。当苏轼身陷乌台诗案时,朝堂上除了他的弟弟苏辙,没有人愿意帮助苏轼。远在一方的王安石听到此事,立马写诗传入京中。
奏表为苏轼仗义发言:“岂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此时他们之间早已没有了当初为政敌的针锋相对与恨意,有的只是同样作为文人志士的惺惺相惜与对对方的宽容和体谅。
神宗对王安石敬重有加,看过信之后深觉有理,于是便下旨释放苏轼,将他流放到了黄州。由此可见,王安石也是惜才之人,更是苏轼的贵人,为苏轼仗义执言,救苏轼与水火。后来两人冰释前嫌,一笑泯恩仇。两人多年的恩怨一笔勾销,成了我国历史上文人相亲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