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斯特的代表作是
普鲁斯特毕业于巴黎大学并获得文学学位,在大学期间普鲁斯特接受了哲学家伯格森的思想熏陶,并在杂志上发表文学评论文章。后来他的文学作品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普鲁斯特的代表作是
《追忆似水年华》是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的巨著。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以叙述者“我”为主体,通过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既有对生活和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内心经历的记录。
全书共七大卷,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只有贯穿始终的情结线索。书中交织着多个主题曲,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作者在书中运用了意识流的技巧,使读者感受到叙述者的清醒与沉迷,以及人物情感的复杂和深刻。
本书的主题是时间和记忆。作者通过叙述者的视角,回顾了他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同时也揭示了叙述者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如与斯万、希尔贝特、圣卢和阿尔贝蒂娜等人的情感纠葛。在这个过程中,普鲁斯特对时间和记忆的深刻思考也贯穿整个故事。
普鲁斯特的艺术观是怎么表现的
普斯特受伯格森直觉主义的影响形成了“主观真实论”的艺术观,含有唯心与唯物两种成分,属于二元论。普鲁斯特认为真实出自艺术家的本能,注重创作者的潜意识、回忆与心理感受。
这种内心真实也与现实生活彼此相连、密不可分。即使物质和生活的痕迹单薄、难以捕捉,但这恰恰是真实性所依附的东西,因为只有印象才能激发心灵去感受,由此获得真实。
在具体创作上,普鲁斯特注重呈现心理真实,他反对作家直接描写外界事物,认为作家应融合自己的感觉与回忆,从生活现象进中追溯到自己的内心。有批评家指出普鲁斯特的整个作品是通过回忆、睡眠和梦的意象将内心世界外化。
普鲁斯特作品中的顺序如何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打破了以往小说按时间顺序书写的手法,而是按照人内心的思维顺序进行叙事。普鲁斯特创作了一种“时间心理学”,在他看来人的一生是由无数个不同时刻的心理活动组成的。
因此小说中的叙事者思维想到哪里,叙事就写到哪里,叙事在不同的时空中跳跃,主人公的年龄也在不断变化。文章中的时间顺序是颠倒的。
主人公在与斯万的女儿恋爱后了解到了岳父的恋爱故事,按照常理,小说应当先叙述主人公得知此事的起因,再叙述斯万的恋爱经历。
作者颠倒了这一顺序,先用17万字描写了《斯万之恋》,其中穿插了斯万迷恋奥黛特的各种心理表现,故事中人物年龄、岁月背景皆十分模糊。这种时序颠倒、交叉重复的叙述方式,与伯格森“心理时间”的概念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