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作业辅导  /  语文  /  白日依山尽的尽是什么意思

白日依山尽的尽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3-02 14:02阅读数:1451

诗人王之涣登临鹳雀楼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登鹳雀楼》,一个人若要看到无穷无尽的美景,应当再登上一层楼。比喻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在某方面有所突破,须登高望远,以更高的角度、平台、境界去审视它。

白日依山尽的尽是什么意思

“白日依山尽”中的“依”是依靠的意思,“尽”是消失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这句诗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诗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全诗白话释义如下: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比喻吗

“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两句都不是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它的要求是:以彼物比此物。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喻体和本体之间要有相似之处,这样才能构成比喻。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不存在喻体,构成不了比喻。

“白日依山尽”指的是哪座山

有说"山"乃"中条山,“白日依山尽”中的山,是诗境中的山,当然也是眼前可以看到的的中条山。诗人在创作过程中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诗的意境更悠远,更耐人寻味。这也就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白日依山尽诗句赏析

“白日依山尽”二句写作者黄昏登楼所感受到的苍茫壮阔的景象。诗句排空而起。“白日”,写傍山的太阳,圆而益大,明朗璀璨。映衬它的是恢恢天宇,显得气势磅礴。

用一个声调永长的“依”字,更状出了太阳靠山缓缓沉下的壮丽情景,这是只有登高远望才可能得到的生动感受。天地悠悠,气象恢廓。读者的胸怀为之大开。在鹳雀楼上,事实上看不见大海,诗人却用丰富的联想加长了目力,写出了“黄河入海流”这样声势赫赫的句子。

而声调短促的“入”字与舒缓永长的“流”字配合,一仄一平,一张一弛,音情摇曳,成功地表现了黄河一泻千里东到大海的雄伟气势。诗句的韵律与所表现的情感水乳交融,完美地统一着。

“白日依山尽”写的是水的景色吗

“白日依山尽”写的不是水的景色,这句话一个字也没有提到水,与水没有一毛钱关系。

此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句呈现出,诗人虽然遭贬,登高望远(楼高不过区区3层),个人内心深处仍然具有一种向上进取的情怀,高瞻远瞩的博大胸襟。而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后两句的铺垫。

诗言志。乍一看,诗人在诗中描写落日、山川、河流、水。诗中太阳为何在诗人眼中是白日,而不是残阳如血的红日?是诗人观察到水天一体的幻象了吗?其实,并不是仅仅说它的颜色是白色的,白日指的就是太阳,“白日”的“白”与“黄河”的“黄”两种颜色在诗句中对仗工整,这是诗人遣词造句神来的空空妙笔。

另外,诗中还暗喻着,在诗人内心深处,在政治、仕途“日落西山”境况下的一种孤独与苍凉情结。第二句,诗人身处鹳雀楼上,不可能看见黄河入海流。这是诗人寄情于自然更迭的日月星辰、激情奔腾如斯的大自然河流来表达与呈现此时此刻的心境与诗意着的情怀。

接下来,后两句诗意突变,从描写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的笔触中嘎然而止,诗人调笔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与思想情怀,画龙点睛般的写出全诗的主题思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