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儒家大师孟子所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否则,还不如没有书呢。用现在的话代替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
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出处:《孟子》的《尽心章句下》。
作品原文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原文翻译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这一篇书,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页罢了。
仁人在天下没有敌人,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例子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他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也不说他好。
赵括的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很担忧地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儿子虽然熟读兵法,但是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将来若是率军打仗,恐怕会遭到惨败。”后来有一次,秦国派白起为将,统率百万雄兵讨伐赵国。
赵国命大将廉颇,也率四十万大军在长平阻击秦军。廉颇知道秦军人马众多,粮草运输困难,不利久战。他命令赵军凭险固守,以便让秦兵不战自退。秦赵两国军队在长平相峙许久,仍然不能有所突破,白起无计可施,眼看粮草接济不上,急得六神无主。
于是,有将士献计让他派人到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根本不怕廉颇,最怕的是赵括。赵王不知是计,立即命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但赵王坚持。
赵括到了前线,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用书上所学的理论与秦军展开正面交锋,结果因为不变通中了秦军的埋伏,赵军四十余万全部被俘,后被白起设计坑杀。赵国元气大伤,不久被秦将王翦灭掉。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哲学道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味地相信书本上的内容反而不如没有书本的情况下更加警惕和小心。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能将知识和书本当作真理的绝对标准,更不能对知识和书本盲目崇拜。实际上,书本上的内容是由人编撰,而人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则决定了书本的内容并非万无一失。
我们必须保持独立思考、审慎判断和不断弥补自己知识储备之外的不足,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和自己。
否则,如果过分依赖书本上说的话,就可能会导致误解、误判和错误决策,因此应该去发掘更多的知识,以有理有据的方式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