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作业辅导  /  语文  /  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哪个典故

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哪个典故

时间:2024-03-15 14:56阅读数:1087

三寸不烂之舌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个词语,常用来指某人能说会道,善于辞令的口才,是一个褒义词。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古代的一个典故《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原句是“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哪个典故

三寸不烂之舌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战国时期,秦军了部队把赵国都城邯郸层层包围了起来,当时的形势对赵国来说显得十分不利。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带着他的二十位门客急匆匆地赶到了楚国,希望楚国能够出兵援助赵国度过这个难关。

起初楚国并不同意出兵,后来平原君有一位门客毛遂自荐去劝谏楚王。由于毛遂对局势的分析非常透彻,又能说会道,他把出兵援赵对楚国的利与弊解说得头头是道,最后终于说动了楚王,双方正式签订了结盟誓约。

这样的结果让平原君异常高兴,他对平日里默默无闻的毛遂称赞有加。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记载平原君所说的话:“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三寸不烂之舌后面一句是什么

强于百万雄师。

原句: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

意思:这是夸张地形容一个人的口才好。意思是一个人辩论的力量,可以比宝物九鼎还要有分量。仅三寸长的舌头,可以胜过百万雄兵。

出处:出自于《毛遂自荐》的一部分。

原文: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翻译:平原君签订“合纵”盟约之后归来,回到赵国,说:“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赵胜(我)鉴选人才,多的千人,少的百人,自以为没有失去天下的人才;今天却在毛先生这里失去了。

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威望高于九鼎和大吕。毛先生用三寸长的舌头,强似上百万的军队。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于是把毛遂作为上等宾客对待。

三寸不烂之舌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三寸不烂之舌是褒义词。

三寸是形容舌的长度,虽不长,却也舌灿莲花,能说会道,说出来的话很有道理。令人佩服。

不烂即是好,词句称赞它是好的舌头。

全句指的是口才好,能言善辩,这词句是赞美之词,是称颂人智商高,既然是这样,就理所当然是褒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