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作业辅导  /  语文  /  咏柳的创作背景

咏柳的创作背景

时间:2024-01-16 16:51阅读数:819

《咏柳》的题目简单易懂,这使得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首纯粹写柳树的作品,其实通篇朗读后就会发现,并非如此,诗人的作品并非只是赞美柳树这么简单,而是在借“咏柳”,歌颂春天的美丽和魅力。最巧妙的是诗人将春风比作“剪刀”,让春风具象化,带给人丰富的联想。

咏柳的创作背景

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

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杨柳,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

名家评说,贺知章的《咏柳》诗,是千百年来最好的一首咏柳诗。

唐诗笺注对咏柳的评价

《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咏柳》是唐诗中的咏柳名篇,咏的是二月的柳树,几乎家喻户晓。二月的杨柳,刚刚抽出媺绿的新叶,多么像装饰着碧玉的美人啊。

柳叶丝丝垂下,犹如一条条碧绿的丝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柳树美人一般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柳树在风中摇荡的轻柔纤细。诗人匠心独运,将杨柳的姿态描写得如此美丽生动,令见者生怜。

“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化无形为有形,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比作剪刀,将柳叶儿裁剪得如此精细,十分新颖贴切。

通过诗人之眼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优美更为丰富的世界!谁都能欣赏那在风中飘荡的柳条儿,但不是谁都能将柳树的风姿如此形象地描摹。

《咏柳》诗作逐句分析

1.碧玉妆成一树高

第一句事写柳树给人的总体印象。

柳树的形象美在于它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古典诗词常借用柳树的形象美来形容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肢,但此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将柳树化身为美人。

用“碧玉”来比柳实际上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是年轻的印象,在古代文学作品里,“碧玉”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

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同时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2.万条垂下绿丝绦

具体描写那茂密并轻柔下垂的柳枝,它是柳树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有了上句的铺垫,这千丝万缕的垂丝,也随之变成了美人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肢”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两句进一步细描细绘,刻画柳树的嫩叶。每一片树叶都造型别致,纹理细腻,仿佛都是精心裁剪而出。诗人由于惊叹不禁发问:这满树的细叶到底出自哪位高明的裁缝之手?接着找到了答案:原来是大自然的杰作,她手持二月春风这把大剪刀裁出了满树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