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作业辅导  /  语文  /  不肯过江东的江东指的是什么

不肯过江东的江东指的是什么

时间:2024-01-17 10:27阅读数:398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自宋朝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全诗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抒发悲愤情感,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后两句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当权者不思进取。

不肯过江东的江东指的是什么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的“江东”是指长江以东地区,又称江左,长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为西南往东北走向,于是将大江以东的地区称为“江东”。

古人地理左东右西,晋、南朝之时,又常称江东为“江左”。唐朝开元年间,设江南东道于江东地区,因此开始称江东为“江南”。之后江东、江左等词汇也逐渐不再为人所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范围更大的江南。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典故是什么

“不肯过江东”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原句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项羽的气节和英雄气概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她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失望。

在这首诗中,李清照用项羽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不满。项羽是秦朝末年的一位起义领袖,他率领楚军与秦军进行了长期的战斗,但最终失败,被迫自刎于乌江。李清照认为项羽是一个有气节的英雄,他不愿意向敌人屈服,选择了自杀来保全自己的尊严。

通过引用这个典故,李清照表达了她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失望。她认为南宋朝廷没有项羽那样的英雄气概和决心,不能够抵御外敌的侵略,导致了国家的沦丧。她希望南宋朝廷能够像项羽一样,保持自己的尊严和气节,不向敌人屈服,为国家的复兴而奋斗。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的写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

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赏析: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

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

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