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历史名人  /  隋唐名人  /  孙思邈是药圣还是药王

孙思邈是药圣还是药王

时间:2023-10-27 14:30阅读数:3121

孙思邈早期曾经在今陕西耀县城东的北五台山隐居,后世人为纪念他,便改称此山为“药王山”,并在此处修建了药王祠,迄今尚存药王大殿,受世人香火不断。

孙思邈是药圣还是药王

1、药王。

2、孙思邈是我们中华民族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医学发展先河中不可忽视的明灯。他被后世封为:药王。更被宋徽宗敕封为:妙应真人,西方称之为“医学论之父”。

3、孙思邈既为从医者,本身又是百岁老人,所以,他的医学理论非常有说服力。时至今日,孙思邈的医书仍被奉为经典,对于中医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天才离不开努力与天赋,孙思邈七岁入学,每天背诵数千字的文章,“日诵千言”。等到孙思邈过了弱冠之年时,已经能将诸子百家的学说融会贯通,对杂学知识也有涉猎,被当时的人们称作“圣童”。

5、孙思邈高尚的气节,当时的名士都很敬仰他的为人,包括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的许多文人都以侍师长的礼数对待孙思邈。

孙思邈的医学成就

1、中医渊源

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翼方序》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医学的理论渊源:“原夫神医秘术,至赜参于道枢。”在孙思邈看来,中国古代医学理论产生于几千年来的医疗实践经验和先秦诸子的哲学思想。

其中“道枢”便是“道”的枢纽,囊括了道家哲学思想的真谛,他揭示了中国医学理论形成的内在规律——中医理论就是医学与哲学结合的哲理医学。

2、医德建设

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较为系统完整地提出了中医的医德建设。

孙思邈的医德原则包含以下七点:一是要视人一等,皆如至亲;二是要不畏危险,一心赴救;三是要临事不惑,审谛覃思;四是不得喜笑喧哗,贪食美味;五是不得道说是非,议论他人;六是不得恃己所长,经略财物;七是不得投其所好,投以珍贵之药。

3、针灸学

孙思邈在针灸学上曾做出巨大贡献。孙思邈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挥经穴理论,首次以彩色绘制经穴图。

他在《内经》的基础上强调“治未病”(包含医未病之病、医欲病之病、医已病之病三层含义)的重要性,强调运用针灸防病;他提出灸有生熟说,艾炷小、壮数少为生灸,艾炷大、壮数多为熟灸,头面宜采用小生灸,四肢部、腰脊部宜小熟灸,胸背腹部宜大熟灸,具体壮数可视病情、体质灵活决定。

他在临床上提倡针、灸、药并用,丰富了综合治疗的先进思想;他在总结古代文献各种刺灸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刺灸法理论。

孙思邈的行医原则

第一、不信医者不治

这是治病的首要条件,就是对医者怀疑,不信,再简单的病也治不好,怀疑你诊断技术、怀疑你用药配伍,及时患者拿了药,服之,也会敷衍了事,那怎么治好病。

第二、不遵医嘱者不治

这是患者一定要配合医者,医者让多运动,你就不动,医者嘱你,多穿衣物,不敢受寒,偏要风度不要温度,再好的药也无济于事。

第三、讳疾忌医者不治

这是说有了病隐瞒病情,不愿和医者讲自己的痛楚,甚至不愿意就医,医者无法了解事情,怎能治病

第四、口是心非者不治

说一套做一套,只会玩嘴巴,说的很漂亮,严格按照医者所言行事,可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第五、朝三暮四者不治。

药需要疗程和用量准者,可有者随意改变用法用量,好一点就放下,殊不知斩草不除根,还会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