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是什么派诗人
王昌龄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在唐朝时期,既是文人,也是朝堂上的官员,同时还是一名将领,有着丰富的随军经历。正是王昌龄在边塞随军的经历,和他充沛的感悟,才能描写出了一首又一首令人称赞的边塞诗。
王昌龄是什么派诗人
王昌龄是边塞派诗人。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王昌龄的文学成就
王昌龄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广说,王昌龄的诗实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适、岑参,但他的诗质量很高。
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在抒情、造景、写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
王昌龄善于采用心理描写,表现细腻多变的感情。王昌龄在诗中较早地抒写征夫心灵的一位诗人,为宋词对人物心理进行细腻刻划打下了基础。
他或通过瞬间征夫的心理变化,描写他们跳动的心曲;或通过营中的歌舞声,对征夫的内心痛苦进行抒写;或者借助边关的特有的生活场景,写征夫内心的忧愁;或者借战争,写守边将士捍卫国家尊严的英雄气概。可以说感情的抒发非常细腻、真实。
王昌龄诗作占比最多的是什么
王昌龄的绝句写得好,现存近200首诗词中,绝句占了一半。他的绝句很多描写边塞风光,比如这首《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在唐代常被用作边塞诗的题目,王昌龄写了七首《从军行》。
他的诗词中洋溢着爱国主义的豪情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这一点在他的很多边塞诗中都有体现。这首《出塞》也是很多人小时候的启蒙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