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历史名人  /  宋元名人  /  米芾的字好在哪里

米芾的字好在哪里

时间:2023-12-19 14:39阅读数:459

米芾是宋代书法新风的代表人物。宋代书法是能与晋唐相提并论的。宋四家中,米芾同苏轼黄庭坚三人的书法是北宋书法新风的代表,而米芾名气主要得益于书法。

米芾的字好在哪里

一、大小长短

首先我们要整体把握字形的大小长短。古人说写字最怕“字如算子”,在结字方面就是避免字字大小划一,如是则毫无艺术性可言了。

掌握好这一规律,能使我们在临摹、创作时对单个字的字形有整体的把握。这点是初学者临摹过程中最容易犯错的。

二、平正欹侧

为了章法的需要,行书可以是平正的,也可以是欹侧的,但字的重心还是要保持安稳。不同风格的行书的欹侧程度不同,如米芾的行书较赵子昂的行书的欹侧程度大点。

三、减省连结

行书与楷书另一大区别就是行书下笔收笔的连丝呼应,使得点画方向性加强,气的表现更强烈,表现在结字上,便是省简了笔画,这些连结一起的笔画组成了不同趣味性的组合,形成对比。

四、收放伸缩

为了对比变化的需要,字的某一笔画(部分)左右收缩,突出另一笔画(部分);为了对比变化的需要,字的某一笔画(部分)上下伸展,另一笔画(部分)收缩。

五、疏密匀豁

楷书一般是匀称布白,行书的布白较楷书的布白丰富得多,行书布白有匀有豁,有疏有密。这点也是初学者容易犯错的,容易把字写得平均分布,毫无趣味性可言。

六、开合向背

所谓开,是指字的笔画有向外拓展的趋势;所谓合,是指字的笔画呈向内聚拢的趋势。开合又称“向背”,背者为开,向者为合。

米行书中宫紧收,结字以开(背)为主,颜行书外紧内松,结字以合(向)为主。其实每位书家的结字都有开有合,或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如此方显得生动。

七、有让有就

字内部之间有让有就,笔画才能穿插呼应,团结一体。需要指出的是行书的让就较楷书的程度大。楷书的就还保持字内笔画的不重叠,行书的就有时会几笔相接,有重叠的部分。如“鹤”、“衢”、“终”、“秋”、“旅”等字。

八、参差错落

类楷书结字的规律,为了忌讳字的平齐,字的各部分适度错开位置,反而重心安稳,生动有趣,从中也体验到书法家创造性的表现。如“报”、“躯”、“虹”、“鸿”是上下错位,“半岁”是左右错位。

九、凡同则变

一字内有相同的点画要处理得不雷同,如“形”字;一字内有相同的部分也要变化,如“羽”字;有相同偏旁部首的字在一起,该偏旁部首也要有变化,如“仕倦”;在一件作品中,同一字多次出现,也要求变化,如《苕溪诗》中几个“好”字的变化。

米芾的书法艺术

米芾传世书作较多,且由于转益多师而面目各异,大致可分为四类,即小字行书、大字行书、跋尾书和草书。

小字行书

其小字行书代表作主要有《苕溪诗帖》《蜀素帖》《珊瑚帖》《方圆庵记》等。

《苕溪诗帖》,纸本,行书,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全卷35行,共394字,末署年款“元祐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1088年),时米芾38岁。开首有句“將之苕溪戲作呈諸友,襄陽漫仁黻”。知所书为自撰诗,共6首。

《蜀素帖》为作者在蜀素上书其所作各体诗八首而成,其作品内容即为当时的游记和送行之作。其艺术风格则以和谐变化为准则,天真自然为旨归,通体笔法跳荡精致、结体变化多端、笔势沉着痛快。

《珊瑚帖》是米芾晚年的著名墨迹。该作较其中年之前作品,字态更为奇异超迈,随意而书,神韵自然,神采更趋飞扬,形式感也更具意趣。米芾用笔豪放稳健,结字宽绰疏朗。其书体潇洒奔放,又合于法度。前人对米芾《珊瑚帖》早有定论:元代虞集评其“神气飞扬,筋骨雄毅”,施光远称其“当为米书中铭心绝品,天下第一帖”。《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方圆庵记》是米芾三十三岁时的书作,陶拯镌刻。据《金石萃编》记载,原碑高五尺六寸五分,广三尺五寸七分。凡十七行,每行四十八九字。书法、摹刻应当作于同一时期,即元丰六年。

北宋元丰六年(1083)四月九日,释守一前往龙井方圆庵拜会辩才,两位法师围绕着方圆庵及庵名由来等话题,古往今来,海阔天空,谈得十分投缘。为此,守一特撰《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以为此行之纪念。

大字形书

米芾的大字行书主要有《虹县诗》《研山铭》等。

《研山铭》,澄心堂纸本手卷,行书,卷纵36厘米,横136厘米,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行书大字三十九个。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研山铭帖》是米芾书法精品中的代表作。此帖沉顿雄快,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不受前人法则的制约,抒发天趣,为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虹县诗》的风格大致与《研山铭》风格类同。

跋尾书

米芾的行书还有一类是较为精致的行楷书,通常用于题跋,故也被称为“跋尾书”,如《米芾跋褚遂良临兰亭序》。《向太后挽词》虽不是题跋,但由于是为太后写的挽词,出于恭敬的目的,其风貌也与题跋类似。

《向太后挽词帖》,纸本,小字行楷,纵30.2厘米横22.3厘米。是米芾五十一岁时所书。其结字介于行楷之间,笔法精炼,正如前人所说:“研笔如铁,而秀媚之气奕奕行间,风华类得大令(王献之)之神,是南宫得意笔。”

草书

米芾在书法史上主要以行书擅长,其草书作品不多,水平也不如其行书,代表作有《中秋登海岱楼诗》。

《中秋登海岱楼诗》为米芾小草作品,用笔清健古雅,运笔不徐不疾,结字较为平正,字形以方正为主;章法上几乎字字独立不相连属。

总体上讲,其草书线条趋于尖薄、油滑,整体上稍显拘谨,无其行书“沉着痛快”之风神,逊于其行书。

米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米芾好奇装异服。他虽宋人,但衣冠却喜欢模仿唐人,常常宽衣博带,招摇过市,引得众人或侧目,或围观,而他却得意非常。

他喜欢戴一顶高檐帽,奈何帽檐太高,坐不进轿子,就令人接去轿顶,坐轿中露帽出行。晁以道见状,说他怪模怪样,就像囚车游街的俘虏,他不以为忤,反而极为高兴。

米芾好石。在无为做官时,他听说河中有块很大的怪石,就令人搬入衙门观赏。石头运到,他惊叹不已,当即命人具办酒席,自己整理衣冠,对石揖拜,口中念叨:“我盼着见到你老兄可有二十年了。”这就是“米芾拜石”的故典,此后文人画家,多以此为题写文作画。

据精研米芾的专家曹宝麟考证,明代人毛晋说:“米芾得奇石,抱眠三日,属子瞻为之铭。”这奇石便是米芾《研山铭》中的研山。砚山除了好看外,还是块砚台,当研磨好墨时,便会出现《研山铭》诗句中的景象。

米芾好砚,他甚至写出一部《砚史》。好砚到何种程度呢?为得到一方好砚,他竟敢斗胆“敲诈”皇帝。

一天,宋徽宗招米芾来写屏风,写罢,米芾就捧着御砚,跪下启奏道:“这砚台已被我用过了,不配让您再用,请赐我吧。”徽宗大笑,非常慷慨,把砚赐给了米芾。其实呢,米芾是抓住了宋徽宗喜欢“文人风雅”的特性。

米芾生性好洁,衣冠、器用不肯让人动,更不穿别人的衣服,不用别人的东西。他的身边,常常摆着清水,频频洗脸,却不擦拭,于是,就被人们称之为“水淫”。

米芾做了太常博士后,要去祭祖,但其祭服因反复洗涤,洗去了花纹,结果祭祖不成,反被贬黜。米芾好洁成癖,他每天要洗手十几次,并且洗完之后不用毛巾擦,嫌毛巾不干净,愣让风干。他从来不吃煮鸡蛋,因为他总觉得会把鸡屎味煮进鸡蛋里。

因为“洁癖”,米芾被人“赚”过一回。他与周穜交谊深厚,有一次,他向周穜夸示自己收藏的一块美砚。周穜要先净手,他因此很高兴;

没有想到的是,周穜故意想逗他,就趁清水还没送到时,用口水试验发墨效果;他看到后,勃然变色,就要周穜把砚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