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一生受益的兴趣班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长不仅要操心孩子的文化课学习,还喜欢给孩子报兴趣班,想让孩子全面发展,多一些才能,一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二是希望这些兴趣班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利。
让孩子一生受益的兴趣班
1.体育运动类:比如足球、篮球、乒乓球、游泳等。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音乐艺术类:比如音乐乐器、声乐、舞蹈、绘画等。音乐艺术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音乐感知和创造力。
3.语言学习类:比如英语、汉语、西班牙语等。语言学习可以开阔孩子的国际视野,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4.科学技术类:比如编程、机器人、科学实验等。科学技术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5.户外探索类:比如野外生存、露营、登山等。户外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勇气、团队协作和自理能力。
6.文学阅读类:比如写作、阅读讨论等。文学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思辨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十大误区
误区1:为了攀比选择兴趣班
家长聚在一起总是喜欢炫耀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但其实以这种攀比的心理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只会苦了孩子.兴趣班还是要从孩子的兴趣和承受力出发,让孩子获得人格全面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
误区2:选择孩子不擅长的方向进行培养
很多家长基于“扬长补短”的想法往往给孩子选择与其性格喜好完全不同的兴趣班,会激起孩子的厌恶情绪,抵触学习,其实是在南辕北辙,在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反方向上越走越远。
误区3:随着孩子的“三分钟”热度进行报班和退班
当孩子出现“三分钟热度”的时候,不建议父母因为孩子不想去而放弃上兴趣班。而是应该和孩子聊聊,也许孩子只是遇到了热度降低以后的瓶颈期,等过了瓶颈期,孩子可能又有兴趣学了。
误区4:认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学习,忽视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父母忽视自己的能力,认为只有报班让让孩子老老实实地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课,才是真正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知识反而视而不见。重视孩子的教育,不能一味地投资却忽视孩子的感受,随时随地诱发孩子的兴趣,才能更好的激发孩子的潜能。
误区5:不了解孩子的兴趣,盲目报名
家长应该留心观察,发现孩子的已有兴趣,看准了孩子对哪些事物感兴趣,然后斟酌选取,而不是盲目报名,然后不停更换,这样反而会在无形中养成孩子见异思迁,做事没长性的不良习惯。
误区6:忽视孩子的年龄,要求过高
孩子的兴趣培养应该循序渐进,不要揠苗助长,因为孩子的学习效果和年龄有很大的关系,不同年龄的孩子学习效果不同,家长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在兴趣班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能力,随着孩子的年龄成长,孩子的能力水平自然会有所提升。
误区7:兴趣班如同赶场,累了孩子,苦了父母
兴趣班的选报一定要有度,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承受能力合理选择,如果一味地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容易让孩子感到疲劳、腻味,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不愿再学习。
再者,过多的兴趣班占据了原本的亲子时间,使得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机会变少了,长此以往,容易让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隔阂,脾气也逐渐变得暴躁、不听话。
误区8:狭隘了孩子的兴趣范围
孩子对很多事情感兴趣,其范围远远超出了父母的理解范围。很多父母都认为,乐器、舞蹈、珠心算、围棋……这些才是孩子的兴趣,却不知这样局限了孩子潜能的开发,忽略了他对于社会、自然和科学的探索能力,也不利于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
误区9:注重结果,轻视过程
家长过度关注孩子兴趣学习的结果,无形中就会给孩子带来很大压力,让孩子觉得,原来感兴趣的事情,现在都变成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家长应更多地关注孩子究竟学到了什么,培养了哪些能力,获得了那些提升,保持鼓励表扬孩子,才会保持孩子的兴趣和进步。
误区10:父母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孩子也有自己的梦想,很多父母都认为,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就要靠孩子来完成。但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把自己以前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给孩子,那么孩子的负担就太沉重了。
如果孩子不感兴趣,那么学习过程就变成了一种痛苦,这段痛苦的过程会逐渐消磨孩子的学习热情,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给孩子报兴趣班几个是最合适的
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数不能超过3个,可以是1——2个。为什么这样说呢?经过长期观察得出来的经验和教训。
孩子周一到周五的时候,全部是上课时间,课外可能已经对学习新的知识没有什么兴趣了。有时间的话,他还想自己玩一会呢。
所以你可以这样给孩子安排,周一到周五的晚上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报上一个班,但是这个兴趣班最好是以孩子自己喜欢的为主,这样才能学习娱乐两不误。然后接下来的周六可以给孩子报上一个班,周日的时候给孩子报上一个班。
因为兴趣班现在一般是只上半天,所以那样的话,孩子还会有一天的时间用来玩或者是用来写作业。多余3个的话,可能就真的不能兼顾这两者了。所以报兴趣班的底线就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