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打孩子对不对
-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孩子不听管教,跟家长对着干,家长肯定会很生气,就会对孩子发火,有的时候,家长没有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失去了耐心,就会打骂孩子,打骂孩子可以短暂让孩子保持安静,听从父母管教,但是教育孩子打孩子对不对呢?
教育孩子打孩子对不对
应该大部分的父母都会打孩子,尤其是10岁以下的男孩子挨打的比较多。作为父母,教育子女,适当打孩子我觉得是有必要的。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一直是存在分歧的。有些高知识的教育者主张,教育孩子是不能使用武力的,要给孩子讲道理。
我认为,当父母打孩子,孩子会竖起耳朵听父母在讲什么,仔细观察父母的眼神,他们学会察言观色,会主动接受信息,搜寻信息,灵敏地保护自己。而孩子长期不挨打,只是对他讲道理,而他不想听大道理,就会故意走神,屏蔽父母的声音,不跟你讲话。慢慢养成习惯后,就会在课堂上表现出一系列的问题,上课心不在焉,表情呆滞,木讷迟钝,这跟太平过久,军纪涣散是一个道理。
这里不是提倡父母去故意打孩子,而是告诉父母一个道理,孩子该有的惩罚中,如果只有说教,显然是不够的。
-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生活中面对孩子的种种不良行为,直接就是一顿“竹笋炒肉”,虽然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教育孩子,更好的改正错误,但是打骂孩子的消极影响不容小觑。
教育孩子用打骂的方法对不对
教育孩子用打骂的方法是不对的。
打骂孩子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两个问题会特别突出:
1、不利于孩子的配合。当父母通过打骂孩子来教育他们时,显然父母这是在利用父母权力逼迫孩子,这种逼迫必然不会受孩子的欢迎,即使他们去做也是被逼着去做,因此做起事来也是敷衍了事。
就比如父母利用打骂逼迫孩子写作业,孩子肯定不想写,于是就会应付父母,写的错误百出、浮皮潦草。即使最后完成了,父母看了也会被气的够呛。
-
孩子不听话,是不是应该打这个问题,很多家长都有自己的看法,其实不建议通过体罚或者是打骂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因为这只会助长他的逆反心理,更不利于孩子的教育。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下教育孩子打骂对不对?
教育孩子打骂对不对
如果父母殴打孩子而不是为了教育孩子,他们只是将孩子当作“情绪垃圾箱”来发泄不良情绪。 这个孩子不会被父母打的说服。 过了很长时间,他会恨他的父母。 长大后,他只会避开父母,想要逃离这个家,甚至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深远的消极影响;因此,教育孩子打骂是不对的。
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
1、循序善诱
孩子无意中做错事,家长不用上纲上线。只要通过语言慢慢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尽量避免下次再犯就好。
-
孩子进入叛逆期,可能会做出一些令家长们难以接受的行为,此时脾气比较暴躁的家长可能会通过物理手段令孩子屈服,但是叛逆期的孩子反抗意识是比较强烈的,很多孩子出现与家长对打的现象,严重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家长打孩子孩子还手怎么教育
第一,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最好的教育不是盲目的让孩子成为你希望的样子,而是因材施教引导他做最好的自己。
第二,尊重孩子,是有效教育孩子的前提。允许孩子犯错误,让孩子具有自由空间。能够思考问题,能够自己决定事情来龙去脉。如果孩子被父母呼来喝去,那末孩子就没有尊严,内心深处反感父母。
第三,多欣赏、肯定和鼓励孩子。其实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都有纯真可爱的一面。用心去发现,比如孩子自信、乐于助人、幽默、有礼貌等多欣赏这些优点。对于孩子成长中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四,正确地处理好父母与孩子“互打”的矛盾。家长也不要等孩子主动地去向你认错,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极要面子,虚荣心很强,犯错容不得别人说,所以不会主动地和父母妥协认错,所以这时候做父母的就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首先“服软”,向孩子坦承自己动手的不对,向孩子道歉。
-
通过“打孩子”试图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这种方式绝对是错误的。家长对孩子实行严厉的打骂教育,只会让孩子对父母更反感,并且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打骂只会给家庭带来一场灾难。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应当尽量多与孩子交流,做到多引导多沟通,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打孩子的教育方式对吗
教育需要赏罚分明、恩威并施,不能只是夸奖或者打骂二选一。
教育孩子,很多家长都存在误区,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实这是个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打骂孩子虽然可以用武力管住孩子一时,但是孩子不明白为什么挨打,下次还会犯错误。而且时间长了,次数多了,打骂对孩子就不再起作用了。
那么,好的教育方式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儒家思想中去寻找,从孔子、孟子的教育思想中寻找答案。如孔子、孟子提倡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育方式,在今天仍具有教育价值。作为家长要善于引导,多鼓励,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多正向激励,忌挖苦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最好的办法是说服教育和规则教育。说服教育,就是向孩子说明为什么他做的不对,怎样才是对的,让孩子明白道理,知道应该怎么做,孩子知晓正确的方法就不会出现错误的行为了。
-
孩子玩手机的现象如今越来越普遍,很多孩子在家随时随地抱着手机玩乐,导致家长忍无可忍,生气后怒砸孩子的手机。这样的方式可以理解,但确实是不对的,不管是对于家长来说,还是对于孩子来说,都会产生糟糕的体验,影响双方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玩手机的现象,家长应耐心引导孩子,不能一昧采取粗暴的方式。
家长生气砸孩子手机对不对
父母砸孩子的手机不犯法,但砸手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会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立,可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对各种说教和打骂是比较反感的,从心里会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会做出过激的行为。孩子玩手机打游戏或上网确实影响学习,但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
可以跟孩子沟通,了解他怎么想的,为了放松,可以定时玩一会舒缓一下心情,但不能一直玩手机。每次在孩子玩手机前,可以先跟孩子达成协议,比如做完作业或者做完家务,才能玩一次手机。而且孩子想玩手机,要自己找密码,密码会每天更新。维持1-2周,父母再视情况作调整。
孩子为什么爱玩手机
-
面对高中孩子沉迷手机的情况,很多家长都是束手无策的,不知道要怎么帮助孩子,部分家长会选择没收孩子的手机,对于家长的这种行为,孩子的反应也是各不相同的。
高中家长没收孩子手机对不对
这件事情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其实要看大家是从什么角度来分析的了,如果是站在父母的角度,觉得孩子因为过度的沉迷于手机导致他们玩物丧志,这样没收他们的手机的决定就是对的,这样做就是为了防止他们在手机里陷入得更深,其实也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考虑的;
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就会觉得父母这样的做法有些欠妥,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容易引发孩子的叛逆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是处于一个比较叛逆的阶段,而且大部分的孩子其实都是不太喜欢学习的,毕竟学习本身就是比较枯燥的一件事情,而玩就会让大家感到快乐。尤其是手机对人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有些成年人都会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的时间,更别提自制力不是很强的孩子了。
没收孩子的手机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影响其自尊心和社交能力,而且并不会帮助解决实际的问题。家长应该充分考虑手机对孩子的影响,并合理制定使用手机的规则,正确引导孩子正确利用手机,而不是没收孩子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