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思想主张
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他发起的商鞅变法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变法典范,对历史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发展,也为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商鞅的思想主张
1、铲除仁义和平善良孝悌,国家才会强盛。
2、人人互相监视互相告密,国家才会强盛。
3、必须弱民、愚民,国家才能强盛。
商鞅的人物简介
商鞅,姬姓,卫国人,卫国国君后裔,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通过变法,在秦国实施严刑峻法,重农抑商,还改革户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等,使秦国一跃成为当时强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诬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
商鞅是一个什么性格人
1、沉着冷静、胆识过人
商鞅未到秦国前,曾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病重时,魏惠王问他,他去世后谁堪大任。公叔痤就推荐了商鞅。魏惠王听罢沉默不语的时候,公叔痤又说,如果您不用商鞅,就把他杀了。
随后,他就找到商鞅,跟商鞅说,先忠于君上、后照顾属下,现在跟君主该提的意见已经提完了,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你赶紧逃命去吧!
商鞅听后不是慌张逃走,而是对公叔痤说,你让他用我他不听你的,你让他杀我就能听你的吗?果然,直到商鞅离开后到秦国,魏惠王都没有杀他。
可见,商鞅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仍能保持沉着和冷静,并且非常有胆识,一般人在面临可能发生的死亡时,都不会以身犯险。
2、不畏强权、敢于创新
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遭到了秦国贵族阶层的反对。大夫甘龙等,都提出了反对意见,但商鞅仍然说服了秦孝公实行变法改革。
其实,商鞅改革严重触碰了秦国贵族阶层的利益,比如:让封赏爵位从世袭制变成了军功制,明确了各级官阶等级所享受的相应待遇等等。
作为一个初到秦国,在秦国贵族阶层没有任何背景的人,敢于切割利益集团的利益,实行跨越式的变法,真正体现了一个变法改革者应有的不畏强权、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3、不通人情、傲慢自大
新法颁布一年后,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因为太子是国君继承人,所以不能罚太子。但是,商鞅做了一件既不通人情,又傲慢自大的事——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面部刺字。
这确实有些过分了,也为商鞅的死埋下了伏笔。
为什么说商鞅傲慢自大呢?我们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看这件事,而是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看。比如,曹操犯了军规,是割发代首,赢得一片赞誉。为什么赞誉?因为古人很看重身体发肤。
公子虔所处何刑《资治通鉴》没有明确记载,但公孙贾面部刺字是明确记载的。在古人看来,面部刺字不仅是惩罚,更是种侮辱。侮辱太子的老师,确实有些傲慢。
而且,《资治通鉴》还记载了,商鞅将开始反对新法、后来赞扬新法的人,都发配到了边疆。
4、情感淡漠、不择手段
秦国攻打魏国时,魏国派出了将军公子卯。而这场攻打自己旧主的战争,就是商鞅向秦孝公建议的。
公子卬是商鞅在魏国时的好朋友,关系特别好。俩人一见面,商鞅就说,关系都这么好,别打了,晚上到我这里喝点酒唠会磕,明天就撤兵吧!
公子卬信以为真,于宴饮期间被埋伏的甲士俘虏了。
不念旧主、算计老友,秦国又被他得罪个遍,足可见商鞅的感情生活有多么匮乏。
而且这件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事,使商鞅在历史上颇受诟病。
5、能屈能伸、百折不挠
商鞅初到秦国时,就通过关系找到了秦孝公宠臣景监。
景监向秦孝公引荐他,但是连续两次都没能得到秦孝公看重,甚至被轰了出来。但是商鞅没有气馁,也没有顾忌面子,而是继续找景监,求见秦孝公,终获孝公赏识。
在他最后被秦国追杀时,他更是放下面子逃向了恨他入骨的魏国,虽然魏国拒绝接纳他,但他的举动,说明了他能屈能伸、追求实际的性格。
商鞅变法的意义
1、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2、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3、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总的意义: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