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译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出自《春秋左传·曹刿论战》的一句话,这句话多用于军事当中,意思是第一次击鼓士气会大大增加,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就没有士气了,告诉人们作战必须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译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意思是敲第一遍战鼓时,将士们都精神振作、求战心切;敲第二遍战鼓时,将士们的斗志开始衰减;等到敲第三遍时,将士们就无心战事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现在用这句话表示:做事要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做完,不然一旦劲头过去了,就无法继续做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出自哪本书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出自《春秋左传·曹刿论战》
意思是: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枯竭了。告诉我们做事要一气呵成,还要有信心和毅力,如果接二连三的断断续续,会造成负面影响。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唐刘知几《史通》评论《左传》时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指哪场战役
长勺之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出自《左传·庄公·庄公十年》,意思是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可以使士兵们的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失了。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召见他。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又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明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接着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一起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刚上战场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鼓三次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结果,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然后又登上车,手扶车前横木观望齐军的队形。仔细观察一番后,他说:“现在可以追击了。”于是,庄公命令军队追击齐军。
最终,鲁国的军队战胜了齐军,鲁庄公向曹刿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擂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擂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就会减弱。等到第三次擂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他们。
曹刿论战的启示以及人物形象
启示:
冷静观察,深刻分析,把握机会。在敌人强大的时候要学会避开锋芒,把敌人的锐气消耗掉;反之就要一鼓作气乘着状态好的时候把事情完成。
人物形象:
曹刿是一个有爱国之心和远见卓识,能见义勇为、沉着冷静的杰出平民知识分子。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
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
他认为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
二、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的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