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作业辅导  /  语文  /  三人行必有我师翻译

三人行必有我师翻译

时间:2024-04-11 15:18阅读数:382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出自《论语十则》的一句话,这句话源自孔子和其弟子的一些事迹,意思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这句话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开放的心态,善于从他人身上汲取智慧和经验,不断学习和成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翻译

意思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三,虚数,极言很多。此句中泛指多个人。焉,是兼词“于之”的意思,翻译为“在其中”。师,值得效仿的人。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项橐打小就十分聪明,乡里之间无人不知,不但如此,随着人口的流动声名远播,终有一日孔子也听说了这个神童,一直就想见见,可是孔子在鲁国国都,项橐在齐国的南部,二人相距实在很远,一直无缘相见。

孔子因为得罪了权贵,被迫离开鲁国,浪迹天涯,一路上风餐露宿,苦不堪言。这一日潜过齐国边境,孔子终于松了口气,于是想去看看海,子路便赶着马车陪孔子前往。

在途中碰到几个小孩在路中间堆了一堆土,子路很生气,心想这谁家的小孩这么调皮,把路都给堵了,于是呵斥几个小孩,让他们让路。几个小孩根本不理,继续玩耍。

子路一看就火了,就想动手,孔子一看赶紧叫住子路,心说你要是把小孩打了,传出去我的学生只会欺凌弱小,与我的面子上须过不去,于是孔子去问小孩,说你们为什么不给我们让路啊。

这时候项橐出场了,就是这群小孩中的一个。

项橐对孔子说,我们筑的是座城,只听说车马绕城,没听说城让车马的。孔子听后是哭笑不得,见小孩可爱就让了小孩,绕土堆而过。

孔子见路边有一农夫,便上前询问以示自己的仁德,可是问的问题很古怪,孔子问农夫一天挥多少下锄头。我现在还疑惑不解,圣人孔子怎么会问出这么个愚蠢的问题来,看来人说孔子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是有道理的。

农夫只知道种地,谁还数着挥多少下锄头啊,顿时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孔子见问不出什么,也就兴致索然,带子路离去。

等师徒二人看完了海回来,又路过这里,子路趁歇息的时候去问那个农夫,刚才我老师问你什么了。农夫回答说,他问我一天挥多少下锄头;子路也问,农夫就说你的马一天踏多少次题我就挥多少次锄头。子路听后很以为然,认为农夫很机智,回去就跟孔子说。

孔子纳闷啊,刚才他没说啊,就下车问农夫,农夫也不隐瞒,告诉孔子是他儿子说的。孔子顿时想起那个齐国神童来,当天便在当地住了下来,要找项橐说话。

孔子开始还不太相信一个七龄小童能有多大能耐,便心存轻视,可一上场就让项橐的几个问题给灭火了,几个问题一个也答不出来,项橐就嘲笑孔子说‘孰为汝多知乎’。当时孔子恨不得地上有个缝好钻进去。

要搁旁人这下可就真栽了,孔子还真拉的下脸,给项橐一鞠躬,口中称后生可畏,说是要拜项橐当老师。别说项橐没这个想法,即使有,他爸也不能让他这样干,旁边的农夫赶紧上来阻拦,连声向孔子陪不是。

可是子路在旁边都看在眼里,心里对项橐也不很满意,孔子毕竟还是有学问,看出子路的面色不豫,马上出言教导子路,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于是乎孔子既在弟子面前保存了面子,又留下了谦虚不耻下问的美名。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一句出自《论语》的名言,意思是无论身处何地,与任何人交往都可以从中学到东西。这句话蕴含了以下启示:

1.学无止境:无论我们与谁相处,都可以从对方身上学到一些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知识,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并丰富自己的见识。

2.尊重他人: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尊重他人,并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们应该对待他人开放心态,充分利用交流机会,相互学习成长。

3.谦虚谨慎:在面对不同人群时,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虚心和谨慎的态度。即使我们在某个领域有较高造诣,也不要傲慢自大,而是持续学习并愿意接受新的观点和知识。

总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无论与谁相处,我们都应该抱着谦虚的态度,学习他人的长处,并不断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