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溪记原文及翻译
游黄溪记也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的作品,和其他散文游记一样,描写的是永州的山水,表达的是自己郁闷的感情。
游黄溪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游黄溪记》
原文:
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潭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沈沈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齗齶。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传者曰:黄神王姓,莽之世也。莽既死,神更号黄氏,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始,莽尝曰:“余黄、虞之后也。”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黄”与“王”声相迩而又有本,其所以传言者益验。神既居是,民咸安焉,以为有道,死乃俎豆之,为立祠。后稍徒近乎民,今祠在山阴溪水上。
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既归为记,以启后之好游者。
翻译:
在山西、陕西、江苏、浙江、福建和湖南湖北及两广我所经历过的广阔大地上,用知名山水命名的州治数以百计,其中最佳的要属永州。围绕永州方圆百里左右,浯溪、湘之源、泷泉、东屯等地的山水都有名,用名山名水命村落名的地数以百计,其中唯黄溪最佳。
黄溪离永州城七十里,由东屯向南走约六百步,即到黄神祠。祠的上方,像墙一样竖直的两座山矗立着,红的花和绿的叶好似并驾齐驱到处生长着,随山势高低起伏。红花绿叶中间断开的地方是峭立突出的崖石或岩壁上的孔穴。
水中遍布小石子好象平铺在黄神祠上方。涉水步行八十步即到达第一个水潭,十分奇特美丽,几乎无法形容。简单说它恰似一个对劈开的大瓮,斜靠着高高的大山旁。黄溪的水流入潭中,潭里的水积聚起来,乌光油亮,平平如镜。上流溪水像洁白的虹,平稳地静静地流过来,数百尾小鱼正在石下聚集。
再往南走百余步,就到了第二潭。潭边的石头高高直立着,面对着从高处泄下的急流,恰似巨大的牙床和下巴。潭下是杂乱无章的石块,可供人坐下来歇息饮食。山上有红头黑翅的鸟,像天鹅大小,朝东方站立着。
从此再往南数里,地势没多少变化,树木更加高大,石头更为削峭,水流铿锵有声。再往南一里余,就到了宽阔幽静的河。山渐渐低矮下来,水流缓慢,出现了开垦的耕地。据说早先黄神还是凡人的时候,就住在这里。
叙述黄神生平事迹的人说:黄神本姓王,王莽的后代。王莽死后,黄神更改了姓氏,逃至此地,选择深山险崖之处藏身。当初,王莽曾说:“我是黄帝和虞舜的后代。”所以称他女儿为“黄皇室主”。
“黄”与“王”声音相近而且又有王莽自称为黄帝后裔为根据,这就是黄神为王莽后裔潜逃而来的原因。神既然居住这里,百姓也都安全住在这里,认为黄神有道法,他死后就祭祀他,并为他建立祠堂。后来把祠堂从其潜居地适移到黄溪居民区较近的地方,现在黄神祠在山北面黄溪上游。
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回到家后作此记记,以开导今后的旅游者。
游黄溪记表达了作者的怎样情感
《游黄溪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元和(806—820)初年变法失败,作者柳宗元被贬永州。永州地远荒僻、人烟稀少,是个很荒凉的地方,作者初到永州,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面对如此遭遇,他的心情十分愤懑。然而作者寄情山水,通过对幽静山水的描写,表现了他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寄托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游黄溪记如何刻画第二潭的岩石的
原文: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腭。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
译文:又往南走百步,来到第二潭。周边的岩石高峻耸立,靠近激流,(山石的形状)像猛兽龇牙咧嘴,参差不齐。潭下许多大石块杂乱排列,可以当桌凳坐下来畅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