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中考  /  问答  /  心理  /  马上中考如何调整孩子的心态

马上中考如何调整孩子的心态

时间:2024-07-16 14:31阅读数:239

中考的重要性相信大多数的家长都非常的明白,面对这个大考掌握牢固的知识很重要,同时孩子的心态也是能考出高分的原因之一。

马上中考如何调整孩子的心态

一是会复习,保持百倍信心。

考前增强信心、稳定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中考前几天,要严格按照中考时间学习,上午9点至11点半复习语文和外语,下午3点至5点半复习数学和综合课。

二是会运动,保持旺盛的精力。

中考前几天千万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考生可以在家里或室外进行俯卧撑、慢步走、做做操等运动,切记不要剧烈锻炼,以免体力消耗过大,身心疲惫,这对考试无益。

三是会娱乐,保持轻松的心情。

适当的娱乐,能陶冶人的性情,能有利于人保持良好的心境。所以,考前不要收看强烈刺激性的电视节目,尤其是武打片。这时可以收听轻音乐、相声,看看小品等放松心情的轻松节目,这样既放松了心情又调整了心态,何乐而不为。

四是会休息,保持健康的体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强健的体魄是顺利通过中考的最基本条件。为此,学会休息显得尤其重要。中考前一定要根据考试安排调节好自己的生物钟,严格执行作息时间,起居、运动、学习、饮食都要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进行。

五是会放松,保持正常的心态。

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深呼吸,学会放松。深呼吸的要领是,先缓慢有节奏的吸气,憋一两秒钟后再张口有节奏的呼气。要多微笑,自己照着镜子笑、对亲朋好友笑,不要闷闷不乐,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通过暗示、模仿等心理机制影响孩子考前复习和考场发挥,所以家长不管自己心里有多焦急,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因为家长的焦虑至少会传递给孩子两个信息:家长心里没底;家长对孩子没信心。而应用“你只要尽力而为就好”这样的话语给孩子一剂定心丸,让他们能静心而又充满信心的学习。

十年磨一剑,临近中考,孩子考前如何进行心理疏导

一、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同理心理解孩子、帮助孩子。

面对中考,孩子承受着压力,是有可能因此而引发心理、情绪上的变化的。

所以,家长在为孩子做心理疏导时,需要遵守的一个前提便是——

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保持一颗同理心。

比如,孩子感到中考的压力太大,心里紧张,总是担心考不好。这时,家长在做心理疏导时,就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首先理解孩子,理解出现的这些问题是考试前的心理反应,不是孩子的错,先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理解TA的,是体谅TA的。

然后,家长再引导孩子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可以怎样应对,教给孩子正确的处理方法,诸如:转移注意力,将关注的视线转移到其他方面;听音乐,放松心情,舒缓压力;运动减压,家长与孩子一起运动,在挥洒汗水的同时,释放压力等。

二、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经验”强加到孩子身上,心理疏导也要与时俱进。

虽然家长也是“过来人”,也经历过中考,是有“经验”的,但时代不同了,面对的环境也不同,家长所谓的“经验”恐怕未必适合孩子。因此,家长在为孩子做心理疏导时,也要讲求与时俱进。

比如,孩子玩手机的问题。家长在为孩子做心理疏导时,首先不必谈手机色变,也不必以自己当年为例,毕竟家长在做中学生的时候,还没有手机。

所以,面对手机问题,家长就需要与时俱进,首先承认这是时代的一个特点,手机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着复杂的角色,它既可以是辅助孩子学习的助手,也会是导致孩子成绩下滑的推手。

我认为,在解决孩子玩手机的问题上,宜疏不宜堵,强行制止、没收手机未必是最好的解决方案,还有可能引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而倘若家长能够以同理心先理解孩子,知道TA为什么要用手机,然后再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让孩子知道,手机可以使用,但要做好自我管理,学习的时候不需要查找资料就不用手机,家庭也可以为此立下规矩,学习时将手机暂时收起来,也可由父母临时代为保管,在学习任务结束之后,再拿出来使用。

相信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沟通,会帮助孩子克服手机带来的依赖,从而疏导由此引发的情绪、心理问题。

三、切忌一味指责孩子,家长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保持心平气和。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因为太多实例让我们看到,原本家长是去劝导孩子的,但结果却被孩子气得够呛,心理疏导的过程变成了家长生气、发怒的过程。

所以,在为孩子做心理疏导前,家长也需要为自己做好心理建设。要知道,心理疏导也并非一蹴而就的,很有可能一次疏导不成还要疏导二次、三次。此时的家长更需要将本回答的第一条建议铭记在心,即: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同理心理解孩子、帮助孩子。

家长需谨记,一番好心不要办了坏事,去帮助孩子而不是去生孩子的气的。既然是为孩子做心理疏导,那么势必是出现了问题才要疏导,没有问题又何来的疏导呢?

因此,家长要做好面对孩子的问题、面对问题孩子的准备,保持一颗心平气和的心,在上述第一、第二条建议下,与孩子交流、沟通,为孩子带去心理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