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历史名人  /  夏商周朝  /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时间:2023-09-27 14:08阅读数:469

儒家文化在数千年的传承中不断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观点,至今仍被人们广泛采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有教无类。

孔子主张教育不能因人(贫富,贵贱)而异,这一点就是现在来说,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各大名校聚集优势教育师资力量,使人以之为贵,如果能够统一招生条件,让所有人一视同仁的迎接竞争、接受教育,依然还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情,而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孔子第一个创办私立公开学校,和主张“有教无类”思想,我认为这是孔子打破权贵对知识垄断的有力举措。

二,因材施教

孔子主张根据不同的人特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填鸭式”废材加工厂教育。在完成基础教育之后,逐级分门别类,让不同特长和兴趣的人接受自己擅长和爱好的学科,相信学习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孔子的“因材施教”也体现在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侧重。

三,启发诱导

这一点与苏格拉底的教育极其接近,苏格拉底也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助产士,他通过一步一步的提问,环环相扣的反问,引导协助学生孕育、创立乃至诞生学生自己的感悟和思想,而不是简单直接的说出答案。

孔子也主张“循循善诱”的方式进行教学,他在《论语-子罕》中云:“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他在《论语-述而》亦中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样引导学生渐入佳境而最终由学生自己通达明了,举一而反三,触类而旁通。

四,学以致用

学而无用,教之废弛。孔子认为,通过教育获得知识,就是为了应用于实践,否则教与学就是一句废话,空话,教育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他在《论语-子路》中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意思就是如果熟读《诗经》而不能适用于内政处理,外事独立应对,读再多的书,有用什么用呢?

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也就是做国家管理者最高的道德就是爱每个人,现在称为博爱。

由仁则生义,也就是社会关系的基本规则。由义生礼,也就是国家制度、官吏行为规范。这是自黄帝以来华夏民族的核心思想。

但当时春秋时期,国家制度崩溃,诸侯国各自为政不服中央政府,并放弃仁,追求武力和利益。

儒家最致命的缺点

缺点一: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是儒家思想更卑鄙的“三纲”理论还在于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而且这种成分划分是与生俱来的。

缺点二:“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最后甚至发展成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一个老套,而又古板的政治理念,造就了不平等的社会。

君王不管多么荒唐,作为臣民只有忠心的份,绝对不能够进行任何形式的评估,更别说是批判了。其中一句“故明主观人,不使人观己”这不但抹杀了任何可能存在的批判精神,还把全国的臣民变为了君王的奴才,只是作为一个受气包而已。

缺点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说,不符合礼仪的,不合法条的是不能去看、去听、去说话、去行动的。